-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3
- 8
- 2
- 1
- 4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屈亚楠 李怡憬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3期 685-687页PKUCSCDCA
【摘要】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代李杲所撰,以解世人辨内外之惑、用药之误.饮食劳倦内伤作为中医病因学说中重要内容,可追溯于《素问》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但将饮食水谷所致病症分别论治却始于《内外伤辨惑论》,东垣为其专设消食导滞之法并提出相关治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倪项根 导师:康广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方剂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该文梳理归纳了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对内伤脾胃疾病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并通过对《内外伤辨惑论》一书46首方剂的逐一分析,阐述了东垣遣方用药的规律和特色.其理论认识上,纠正时弊,详辨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其遣方,在继承《内经》、《难经》、《伤寒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银锐 陈刚毅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364-13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阴火论"是李东垣在深研《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首倡的创新性学说,所创"甘温除大热"的治疗大法为内伤发热的证治提供了新思路.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李东垣的"阴火"本质是阴分之元气郁而化生的内伤病理实火的总称,是由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导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心蕾 张雪艳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年29卷12期 38-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当归补血汤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补气生血经典名方,已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文 白建英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年28卷19期 173-1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升阳益胃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最早来源于金代医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是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独活、防风、羌活、柴胡、白芍、泽泻及黄连14味药物组成,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虚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传玺 张洪春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422-6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探讨李东垣应用五脏脉治疗脾胃病的思路.在整理《黄帝内经》和《难经》五脏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等文献,分析李东垣应用五脏脉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结果发现,李东垣继承《黄帝内经》和《难经》五脏脉,在临床中应用五脏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燕 刘思鸿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年27卷23期 35-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厚朴温中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方剂.笔者通过整理古代医籍、现代文献,系统考证厚朴温中汤处方来源、组方、主治等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发现该方最早见于金代名医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主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后世医籍记载主治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国娥 刘统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3期 398-400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降、调理气机酒炙升散、纠偏以护正等.可见李东垣在临证之中灵活运用炮制类药物,既蕴含其重视脾胃在全身气血生化和调节气机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盛励 导师: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临床基础(硕士) 2011年
【摘要】 目的:整理研究中医名家临床辨治思路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解决中医后继乏术的一项具体措施。经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搜索整理发现,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对张元素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讨和分析,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其对弟子李东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