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1
- 46
- 6
- 6
- 2
- 2
- 12
- 6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南梦蝶 李潇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10期 1071-10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辨证论治晚期胃癌依据各原发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对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立法处方有不同的侧重.晚期胃癌依据原发部位不同可分为贲门癌、胃体癌和胃窦癌.不同部位胃癌的论治可依据常见症状分别参考中医病名噎膈、胃脘痛和吐血、反胃的治疗.贲门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褚雪镭 贾博慧 等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7卷23期 3376-3379页ISTICPKUCA
【摘要】 晚期肺癌证候表现多样,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论其本虚多指肺肾亏虚.李佩文教授对从肺肾相生论治晚期肺癌有深入的见解,认为晚期肺癌的核心病机为肺肾两虚、邪毒内聚,中医治疗上重视协调肺肾相生,调补阴阳,根据西医治疗、调养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分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茜莹 李桂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2卷11期 915-91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论治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子宫动脉栓塞介入及清宫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3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72h内行清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烁 孙韬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2期 6528-65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一种高死亡率及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其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胡凯文教授基于《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提出肝癌"血并气虚"的基本病机,治疗以活血为主、补气为辅,根据病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怀锐 张兴涵 等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6期 1250-1254页ISTICCA
【摘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因感受湿热邪气,湿重困脾,热盛伤津,湿热酿痰;内因则与七情不畅、饮食不节、正虚劳倦等相关,最终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痰湿瘀毒停聚,积久成疾.中医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需要从治痰与解毒入手,根据患者具体患病部位及病情所处阶段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新月 朱文浩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7期 130-133,149页ISTIC
【摘要】 肌束震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从该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三方面对中医文献进行梳理.根据其发病部位,总结其命名;从感受外邪和脏腑内伤两方面对肌束震颤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古籍细化辨证分型,从祛除外邪、脏腑论治和针刺治疗三方面对其归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平 刘进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20卷3期 474-479页ISTIC
【摘要】 以老官山天回医简所载"穨""疝""狐"三病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学、训诂学等方法,对其病名内涵及理法方药进行考辨."穨"专指阴部肿大下坠的病证;"疝"专指腹部疾病,其义有二:一是腹部疼痛伴病变部位凸起如山,二是病由气聚攻冲所致,医简列举肠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俊彦 涂明琦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1期 67-6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针灸大成》抑郁症针灸诊治思路.方法:纳入《针灸大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条文,对相关腧穴从穴位使用、分布部位、穴位归经、穴位关联性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条文117条,涉及穴位117个,穴位频次共计253次.其中高频穴位为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新璐 陈霞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5期 891-894页ISTICCA
【摘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p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症状异质性较大,受累脏腑系统较多,因此对pSS的中医辨证困难,对各病程阶段的分期不清晰.三焦辨证是一种纵横交错的立体辨证体系,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琳 马树梅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21卷26期 137-140页ISTIC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在临床上有明显的卫气营血病理病机变化特点.本文基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针对溃疡性结肠炎,从其病变部位、病程发展阶段性特点及传变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论.认为该病在卫分阶段时常无明显症状,在气分阶段以肠道的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在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尧 柯殷雨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14卷7期 114-118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进展及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搜集与中医药治疗CSC相关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7 月 30 日.使用C...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iteSpace;文献计量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乾荣 黄晓峰 等 《福建中医药》 2024年55卷9期 57-59,6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特点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的LST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晓君 周淼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11期 2303-2306页ISTICCA
【摘要】 "表里"是反映疾病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是指导临床用药重要准则.对疾病表里病机的准确辨证,对中医学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医学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大都从"里证"或脏腑层面进行论述,往往忽视了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梦瑶 陈锐 等 《吉林中医药》 2022年42卷8期 887-890页ISTIC
【摘要】 娄多峰教授在"虚邪瘀"治痹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并强调分部辨证及用药在痹病诊疗中的重要性,其认为痹病还可从体表上下部位、脏腑组织部位、经络循行部位、病邪深浅部位及三焦部位辨证论治,其徒张华东继承并发扬其学术思想,对分部辨证进一步完善和延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婷婷 马进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28期 85-88页
【摘要】 中医认为不寐是人体阴阳失衡,阳不入阴,进而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失眠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但不寐的病因病机复杂,诸家有各种论述,临床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六经辨证将病变中的综合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了病变部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豪 李媛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0卷9期 4-7页
【摘要】 该文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颈椎病的案例治疗两方面分析浮针论治颈椎病,并讨论浮针的作用机制.浮针以肌筋膜触发点理论为基础,通过仔细辨别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在疼痛部位周围或其上肢皮下进行扫散,可迅速改善肌肉缺氧损伤状态,促进肌肉的自我修复,同时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爱新 任秀敏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34卷12期 2227-2230页
【摘要】 IgA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但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学中IgA肾病属于"血尿""水肿""尿浊"等范畴,认为其病位上焦责之肺,中焦责之脾胃,下焦责之肾,故该文试从三焦理论出发,阐释部位三焦、六腑三焦与IgA肾病的关系,并且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金川 黄拯 等 《四川中医》 2021年39卷5期 32-34页ISTIC
【摘要】 《理瀹骈文》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为完善中医外治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药物外治不仅仅是中医特色,西方医学也有很多外用制剂.起源于蒙古族医药的何氏骨科,其一大特色为外敷药物的分部位用药,具有独特的辨证方法、用药大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罗丹 薛晓明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35卷1期 34-36页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同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会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病人,主要传染源是病人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部分可发展至重症肺炎,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静 段渠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年9期 2028-20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获得性的褐色斑为特征。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是沿袭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笔者根据黄褐斑面部发病部位的不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探讨黄褐斑面部的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