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16
- 12
- 11
- 2
- 1
- 12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雅馨 李颖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年41卷10期 740-7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能否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障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给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同时进行DTI及MEP检查,分析DTI、MEP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热西代·多里坤 李永凯 等 《中国针灸》 2019年39卷10期 1041-10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治神调髓”组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首次脑卒中后左侧偏瘫并确诊为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中风病的常规体针疗法,穴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凌文杰 党剑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年40卷1期 41-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脑卒中幸存者多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功能训练是促使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相关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表明,采用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能起到疏经通络、促进内循环及改善受损神经功能等作用[1-2].基于此,本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祥 张文洁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年40卷6期 469-4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脑卒中是由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11].55%~75%的患者在脑卒中后遗留上肢功能障碍,在脑卒中后6个月,仅有38%的患者部分恢复偏瘫侧上肢的灵巧性[2].在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上肢功能的康复速度较慢、康复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伟 单林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年40卷5期 347-3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脑卒中具有很高的致残率,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足下垂、足底前外缘着地、踝关节内翻、膝关节僵化等[1-2].相关报道指出[3-4],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重点之一就是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恢复身体运动功能,其中行走训练是改善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效德 王美莲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年34卷9期 711-7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半身不遂、失语、感觉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以往临床多强调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而忽视了PSD的诊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志梅 姜文文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年33卷6期 464-4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1],存活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采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静 钟士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年20卷12期 1121-11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梗死后有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皮质的功能重组是瘫痪肢体康复的基础已成共识[1],脑功能区的重组规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2-3].但对于何侧半球的何处区域在卒中运动恢复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无一致结论,其主要原因有: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留博 马利中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年32卷8期 615-6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对其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子午流注针法在治疗早期脑卒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1],但目前鲜见关于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腩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报道.本研究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亚锋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2期 148-1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手指屈伸功能障碍则是脑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小军 高晓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年32卷5期 391-3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具有明显的三高特征(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功能障碍之一,约有65%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瘫痪肢体肌痉挛[1],部分患者甚至停留在肌肉痉挛状态,容易导致异常姿势及运动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晓东 李久民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5期 4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表面肌电图可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1].我们采用功能针法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并与普通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对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患者肌电指标的影响,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瑞妹 胡昔权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年31卷2期 132-1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后肢体常残留运动功能障碍,以偏瘫、共济失调及痉挛最为多见.目前运动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但脑卒中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少玲 燕铁斌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年29卷8期 537-5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组)20例、冰刺激治疗组(冰刺激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友华 燕铁斌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年27卷8期 507-5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疾病谱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1],由于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多存在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目前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电刺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2-5].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电刺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刚 张德清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年27卷3期 162-1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我国2003年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1],该症的年发病率约为200/1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150万例,约有130万患者死亡,其中幸存患者的致残率高达75%,5年复发率为41%.脑卒中患者主要的后遗症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超 许俭兴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年24卷1期 33-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在评价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评估在预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5例,在发病7 d内和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群 陈眉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1年23卷2期 93-9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脑出血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在判断肢体瘫痪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62例天幕上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0 d内检测S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经文 郑沛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年6卷2期 72-75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选择70例生命体征稳定、合并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早期患者,按日期分成实验组(E组)、对照组(C1组、C2组),观察三组病例在其它康复治疗都相同的情况下,针对睡眠障碍:(1)应用针灸配合贴压耳穴的办法改善患者睡眠质量(E组),(2)口服安定(C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福权 周钰 等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16卷8期 1364-136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