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3
- 1
- 7
- 2
- 1
- 1
- 27
- 9
- 8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夏维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37卷4期 17-20页
【摘要】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2015年5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印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的通知》(学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智雯 邓砚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卷7期 38-41页
【摘要】 "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实现了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政策基础.在职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在职临床医师教育层次的重要途径,其培养质量对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国辉 林春燕 《当代医学》 2019年25卷1期 128-129页
【摘要】 近年来,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为国家解决了大量在职人员学历需求,课程学习是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存在着管理体制滞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本研究基于本院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应用微信企业号改进教学管理的实例,分析了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恒璟 赵欣欣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10期 126-127页
【摘要】 同等学力申请医学硕士是在职人员提高临床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2009级和2010级同等学力医学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修读学制、导师指导、课程学习、论文评阅等方面,提高同等学力硕士的培养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潜 高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2卷1期 74-75页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员工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医学专业.为提升学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医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申请人数逐渐增多,但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报考人员年龄较大、水平较低、工作比较繁忙等,虽然多数人员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茂华 刘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9期 118-119页
【摘要】 对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就如何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不断进行探索,通过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把关学位论文各个环节,建立科学性的论文评阅制度、严格遴选导师、定期开展考核、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辅相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卫红 徐雅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0期 141-142页
【摘要】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有三大核心特征:大规模、在线和开放。本文针对我校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学员良莠不齐、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月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年5期 153-153页
【摘要】 移动学习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所有学习者都能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这种移动式学习方式在同等学力群体中更为适合,他们通过硬件设备,教育平台,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学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琦 何颖 等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3年34卷4期 279-281页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我校2011级同等学力研究生英语入学成绩进行分析,寻找其影响因素,为入学后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对策.方法 整理考生英语成绩,按地区、年龄、性别分别分组,再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考生成绩存在地区性差异,西安与汉中、榆林的英语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国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期 127-128,143页
【摘要】 问卷调查了解全国统招和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结果表明两类研究生英语差别较大,教学应根据他们个人情况和专业特点分别进行.对统招生应开展多模式教学,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对同等学力生应以教师授课为主,适当辅以其他教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红 鞠学红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期 136-137页
【摘要】 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两种培养模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提高我国医学人员学历层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包括入学考试制度、课程设置、临床能力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红 王德伟 等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18期 79-80,51页
【摘要】 在对全日制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比较的基础上,剖析了两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特色和差异,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学红 管英俊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4期 123-124页
【摘要】 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医师的临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我院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培养工作,就课程设置、实践要求、科研能力培养、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学位论文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17卷3期 75-76页
【摘要】 <篇首> 1招收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必要性和报考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优势自从1996年起,国家开始招收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这是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对各高校师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洁 李大蓉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年5期 54-55页
【摘要】 <篇首> 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是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培养方法包括:导师小组的建立、研究生思想品德教育、学位课程学习、论文制作、论文答辩、对导师工作的管理等.本文通过1999年、2000年、20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娣 陈瑞芳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43卷3期 108-112页
【摘要】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业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研究生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其质量可以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通过对已毕业和尚未毕业的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医疗培养单位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拟通过多维...
【关键词】 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君 梁雪清 等 《华夏医学》 2025年38卷3期 194-199页CA
【摘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位英语考试作为衡量其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对学位授予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当前医学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英语考试通过率不尽如人意,这不仅影响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学业发展,也制约医学人才的培养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晓红 许丹芬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62卷2期 72-73,83页
【摘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构建立体化住培组织架构,完善研究生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的衔接与共享,改进教学授课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淘汰制度,完善儿科住院医师以同等学力授予专硕学位的质控体系建设.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丹倩 张婷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38卷11期 143-146页
【摘要】 随着时代和国家的进步,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成为医疗工作者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医疗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渠道.相比于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研究生普遍存在着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亮 王卫国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2卷21期 1-3页
【摘要】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培养是新时代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国家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医联体人才要素多向自由流动的优势为优化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在不断完善学位授予单位各项制度基础上,通过提高同等学力申硕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科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