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4
- 7
- 8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鹏飞 乐音子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2期 1017-102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吴门医家临床中辨治便秘的的理论与学术经验.吴门医派的代表人物叶天士将辛味药和润燥药配合使用,滋阴润燥而攻邪实,以治疗邪实伤阴化燥的便秘.同时还提出,“宜通血络润补,勿投燥热劫液”“忌投刚燥”等治疗便秘的原则,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霞 李媛媛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13期 1089-10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颇具江苏地方特色的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通过探讨吴门医派、孟河医派的学术继承特点及中医皮肤科的学术渊源,归纳两个学术流派的诊疗思想在皮肤病治疗中具体体现为卫气营血辨证施治,辨证细腻、治法灵活,用药轻灵、醇正和缓,注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君伟 周帆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1期 116-118页ISTIC
【摘要】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吴医对杂病的诊治独具特点:运用“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主客交”等络病理论指导脾胃病临床实践,每获良效.现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梳理并总结明清吴门医家现存古籍医案中治疗脾胃病的思路和实践,以期更好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吉超 欧文 等 《河南中医》 2021年41卷3期 406-409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吴门医派医家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筛选吴门医派医家临床治疗消渴的经验处方,对用药进行统计,运用聚类分析探索高频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结果:收集156张处方,用药以补虚药最多,尤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同时重用清热药,辅以利水渗湿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小凤 顾灵 等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9期 806-808页ISTICPKUCSCD
【摘要】 吴门医派源远流长,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其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独树一帜,在月经病的证治中,更突出体现了吴门医派的学术特色,即:调经治血,明辨心、脾、肝、肾;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健脾和胃,利湿化痰;处方“轻、清、灵、巧”;善用单方验方,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程帆 彭君伟 等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8期 1159-1162页ISTIC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胆)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胃热上泛食管,发展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治当平肝扶胃,采用抑木扶土法,以“苦辛泄降,少佐酸味”为遣药原则,采用《金匮要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高阳 陈竞纬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42卷5期 437-441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调脂颗粒结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鹏 乐音子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1卷9期 992-997页ISTIC
【摘要】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明清吴门医家医籍便秘处方用药特色,为当代临床便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数据库中明清吴门医家便秘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常见药物及证型,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超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8期 761-7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吴门医派叶天士首创络病理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1]之说广泛用之于临床,"治经千百,历有明验".吴瑭认为,"肝主血,络亦主血,……肝郁久则血瘀,瘀者必通络",提出"治肝必治络"的主张.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对后世临床实践、尤其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炜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 2013年
【摘要】 目的追溯吴门、孟河医派的区域、起源、成长、学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探析、吸收他们兴旺的人文学风、学术观点、医疗兴隆的成功营养.借鉴吴门、孟河医派在医学上成功的经验来指导和谋划我院专科特色发展的拓展之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美琴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医药继续教育论坛 2013年
【摘要】 近代的中国,中医医学流派纷呈,许多流派相传数百年而不衰,如海派、新安医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岭南医派、永嘉医派,等等,这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域流派,主要以学术思想为脉络,或以家族或师徒经验传承为模式,为中医药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 2013年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肝病高峰论坛 2013年
【摘要】 苏州是吴门医派的发祥地,肩负着传承吴门医派历史重任的苏州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6年,经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目前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惠礽华 2009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 2009年
【摘要】 感谢主席,为大家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来探讨中医膏方的发展.系统介绍下我们吴门对膏方的一些认识和临床实践.膏方,又称膏滋、煎膏,在我国中药治疗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以来,特别盛行于江浙等南方地区,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延年抗衰、防病祛病发挥了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