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7
- 4
- 3
- 30
- 23
- 3
- 1
- 1
- 43
- 21
- 18
- 18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余健 房莉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7期 4829-48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的构成影响其累积和分解,并直接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也影响土壤质量变化.弄清土壤碳库的组分及构成,是进一步研究土壤碳库变化机制的关键.综述了土壤碳库的组分和构成,对有机碳库进行不稳定性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杭子清 王国祥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5期 4175-41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江苏盐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建立以下样地:光滩(Mudflat)、互花米草建群1a(S.alterniflora flat 2011)、5a(S.alterniflora flat 2007)、12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晓布 于宝政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4期 7748-77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寒草原对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为探明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活性有机碳(ASOC)变化,以及草地退化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对藏北高原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土壤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云 袁华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4期 7388-73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3S技术和In-situ原状土就地取样技术,对滇西北纳帕海湿地26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下的湿地土壤碳库变化研究表明:纳帕海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与1974年相比,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呈离散分布,湿地景观类型总面积比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伟 胡庭兴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6期 2536-25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活性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宗平 仝川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9期 4440-4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物入侵是当今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是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地上部分,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对于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性之一体现在它处于生态系统碳分配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恩荣 王希华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4期 1646-16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的退化类型,分别对其土壤氮磷养分库、碳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仝川 董艳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1616-16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与自然土壤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土壤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化过程不仅改变了城市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规模,而且也改变着城市土壤有机质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碳的特性,而这些特征在城市区域内随着功能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历史、绿地管理措施以及原背景自然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小文 韩士杰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1622-162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加剧的全球氮沉降有可能改变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从而引起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变化.本文从森林土壤碳收支的角度,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影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国华 傅伯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9期 1489-14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碳库的研究和管理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时环渤海地区1 374个土壤剖面资料,对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整个环渤海地区1 m深的土壤有机碳库为2.1PgC.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冰 王效科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7期 1321-13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国,农业土壤对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以辽宁省为对象,采用针对农业土壤碳库和痕量气体排放估算建立的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在建立有关辽宁省气候、农业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分县数据库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宏 曹志洪 《生态学报》 2000年20卷4期 663-6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讨论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CPMI明显受施肥、气候、土壤利用方式、耕种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供试土壤的活性碳含量范围为0.49~4.99mg/g,土壤CPMI为51.6~165...
【关键词】 活性碳;碳库管理指数(CPMI);施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涛 马全林 等 《草业科学》 2015年32卷11期 1757-1766页
【摘要】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红艳 崔明 等 《林业科学研究》 2014年27卷6期 822-829页
【摘要】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艳艳 张贵龙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15期 73-77页
【摘要】 为了探明华北潮土区农田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应用田间试验,研究 撂荒、翻耕、免耕和旋耕4种方式下,耕层(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和不同态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比 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德华 《生态环境》 2008年17卷5期 2096-2102页
【摘要】 研究陆地碳平衡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能为揭示碳失汇之迷提供有力证据,为制定缓解全球变化的合理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综述了陆地碳平衡对全球大气CO2升高的响应及其町能的机制,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的研究在具体的对象、时间、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双 王邵军 等 《植物研究》 2025年45卷3期 419-4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石漠化土壤碳组分积累的影响,选择乡土树种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作为宿主植物,设置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立城 陈晓珊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7期 2717-27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氮添加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有效性的改变.受此影响,森林植物的地上碳同化能力和地下碳分配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固碳,增加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沉积碳输入土壤,并改变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的数量和化学成分.与此同时,土壤微生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香凝 史福刚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4期 1747-17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5mm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娜 吕玉香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9期 3948-39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岩溶区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仅改善了区内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土壤、岩溶固碳增汇,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主城北碚矿山生态修复、渝东北巫山石漠化治理区等为例,通过野外标准溶蚀试片实验法和土壤取样测试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