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
- 7
- 2
- 20
- 11
- 8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诗宇 张明芳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期 210-2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评估气候变化下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我国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森林碳储量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火灾等干扰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等多重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替过程刻画不足,难以有效揭示多种作用因素对区域森林碳汇能力的长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林 赵毅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1期 4687-46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旨在探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上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该区域森林的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 hm2固定森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优势种和非优势种,研究地上碳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晴 卜元坤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9期 7896-79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快速准确地估计植被地上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估森林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黄龙林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黄龙山林区植被地上碳储量模型,实现研究区 2000-2021 年长时间序列的森林植被地上碳储量的反演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吉红 项佳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6期 2151-21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对揭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长汀县河田镇为例,2017年随机设置34个马尾松林样本作为建模集,分别与同期Landsat影像的原始波段、植被指数及主成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构建马尾松((Pinus mass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英茂 刘立斌 等 《广西植物》 2021年41卷3期 456-4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亚热带森林生物量估算研究常基于400~900 m2的小面积样地,但到底多大面积样地才较为适宜却鲜有探究.该文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三个1 hm2样地亚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量回归方程估算木本植物(胸径≥1 cm)的地上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立斌 周运超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3期 4455-44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对理解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已有的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缺乏校准数据检验研究结果的精度.利用皆伐法,首次精确估算了我国西南贵州省中部喀斯特森林的地上生物量,并检验了已有生物量回归方程和平均标准木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荣 朱志成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3期 807-8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湿地是重要的碳库,探究其碳储量对全球碳循环和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亚热带亚高山沼泽湿地——浙江百山祖黄皮湿地,探究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结果表明:(1)黄皮湿地上下湖共记录有植物54种,隶属于26科44属.其中莎...
【关键词】 Shannon多样性指数;地上/地下碳含量;地上/地下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腾艳 毛方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5期 1743-17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竹林具有高效的固碳能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大尺度竹林碳储量估算误差大,导致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耦合遥感数据和BIOME-BGC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1984-2014年浙江省竹林...
【关键词】 竹林;地上碳储量;BIOME-BGC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娇娇 陈宏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8期 2481-248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不同强度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对森林地上植被(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进行分层采样,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和生物量收获法获得各层生物量并转换为碳储量,分析了不同火烧强度下研究区地上植被碳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火烧强度显著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华强 孙晓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0期 3163-317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综合面向对象和CART决策树方法,对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毛竹林分布信息及胸径、树高、郁闭度等调查因子和地上部分碳储量进行遥感定量估算.结果表明:综合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对象特征及决策树,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尺度层次信息关联的优势,实现毛竹林专题信息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青东智 孙颖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191-72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碳库,分析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分布特征,对于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估算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极为重要.以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乔木林类型碳储量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实测数据与遥感数据,采用异速生长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洋 张心昱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4期 6174-61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翠菊 陈志成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5期 1904-19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候变化背景下不断加剧的干旱事件对树木的生长及碳积累产生显著影响.然而,树木光合固碳能力及生物量碳储量对相对长期干旱的连续响应机制的研究仍然有限.选择 70 年生的天然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晨新 张守红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8期 8021-80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引起了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深刻影响黄土高原等区域的碳储量.然而,目前尚缺乏林业生态工程驱动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黄土高原碳储量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1987-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2017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明新 杨秀春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9期 3546-35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寒草地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乃至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利用2021年8月上旬地面调查数据与同期高分6号遥感数据建立回归关系,在反演研究区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和0-40cm 土壤层有机碳密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伟涛 郑志荣 等 《草地学报》 2022年30卷11期 2959-2966页
【摘要】 为阐明不同干扰方式对呼伦贝尔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储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8月末在多年围封、刈割和放牧草地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均以围封草地最高,放牧草地最低;3种干扰方式下,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莲 李秀珍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9期 2995-30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盐生植物是盐沼有机碳储存的“临时库”,也是土壤有机碳累积的主要来源,其碳储量大小对盐沼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以长江口潮滩本地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海三棱藤草(Scirpus mariquet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帅 姜培坤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0期 6827-68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可以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陆地植物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选取福建南靖地区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艳强 李敬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7期 5584-55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稀树灌草丛作为干热河谷区特殊的植被类型,其碳储量等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为对象,利用典型样地法研究该区稀树灌草丛植被的碳储量与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元江稀树灌草丛植被的碳储量为32.13 tC/hm2,其中乔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小曼 魏天兴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5期 1409-14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析黄土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为评估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碳库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林(Pla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