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87
- 62
- 56
- 518
- 314
- 253
- 175
- 62
- 580
- 192
- 166
- 155
- 15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安利 张祥瑞 等 《黑龙江科学》 2024年15卷4期 14-18页
【摘要】 覆盆子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食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类、萜类、多糖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提高记忆力、调节泌尿系统、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多种生物活性.对覆盆子的鉴别、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覆盆子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立 武辉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1卷11期 67-68页PKU
【摘要】 本文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有关多糖类荚膜的作用、R型菌是否由突变产生、R型菌如何转化为S型菌、DNA经高温处理后是否具有遗传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解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薇 宋新波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4卷7期 40-44页ISTICCA
【摘要】 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重要中药,被冠以“众药之王”称号,其药用价值倍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甘草中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黄酮类、三萜类以及多糖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为甘草的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璐 王寅 等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2年12卷2期 86-89页ISTICCA
【摘要】 辐射容易对人的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损伤.常用的含硫辐射防护剂毒副作用较大,通常只有在受到辐射前服用才会产生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黄酮类、多糖类和皂苷类等对受到辐射的动物和人细胞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旭 邱智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5卷2期 183-185页ISTIC
【摘要】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单糖、多糖类、甾醇类、黄酮类、烷烃类等,其药理作用有抗菌、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肾炎、胆结石、糖尿病、黄疸、麻疹等症.玉米须的开发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的药用与保健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玉书 毕力夫 等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28卷1期 75-78页ISTIC
【摘要】 多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多糖功能、多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多糖药物等几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博 高文义 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22卷1期 85-86页ISTIC
【摘要】 <篇首> 多糖是醛糖或酮糖由糖苷键链接在一起的聚合物,近些年来通过研究,人们发现糖类在生物体中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或结构材料,且参与了生命科学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和装载丰富生物信息的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炎 马凤森 等 《材料导报》 2016年30卷21期 40-45,74页
【摘要】 多糖类可吸收材料因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在人体内易被降解吸收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国内外缺乏相关评价标准,其安全性评价存在较大难度,因而对多糖类可吸收材料降解产物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对多糖类可吸收材料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红霞 李洪军 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年9期 18-21页
【摘要】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本文综述了对糖尿病人有保健作用的食物资源,归纳了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水溶性膳食纤维类、糖醇类、硫醚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类等有助于降血糖的食物资源,以期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的同时能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绍远 《大理学院学报》 2005年4卷3期 73-76页
【摘要】 目的:报道近年植物多糖研究进展.方法:综述近几年植物多糖的研究成果.结果:近几年研究表明,不同植物来源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等多种活性.结论:由于多糖类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活性,在医药领域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维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年25卷3期 110-111页
【摘要】 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从温饱型饮食发展到营养型饮食,而营养观念也从"以食品为驱动"转化为"以功能为驱动".近十年来,在国际上保健食品悄然兴起之际,我国保健食品也异军突起,短时期内发展的品种之多,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名列所有商品之首.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 赵谋明 等 《食品科学》 2000年21卷4期 8-13页
【摘要】 概述了卡拉胶与其它多糖类食品胶如刺槐豆胶、他拉胶、瓜尔豆胶等半乳甘露聚糖系列和葡甘露聚糖等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及有关这种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丰 李婧 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27卷1期 100-10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评价瑞马唑仑在脂多糖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对照组、脂多糖组、瑞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帅印 杨萍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年34卷13期 1406-14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茅根是传统的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化学成分较丰富,药理作用广泛,其主要成分包括三萜、苯丙素、有机酸、黄酮、甾体、挥发性物质、多糖等类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肿瘤、改善肾功能、抗炎、驱虫和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压等作用.通过归纳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宜博 代玉婷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年41卷1期 63-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柱 王佳巍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2期 327-335页ISTICPKUCA
【摘要】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调节代谢等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有独特优势,其中通过多途径、多效应、多靶点调控...
【关键词】 中药单体;AMP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脓毒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小成 李昕蓉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5年30卷8期 1112-11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红芪是甘肃省特色道地药材,以"米仓红芪"为佳.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有多糖类及黄酮类等药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能够抑制肺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癌症被列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越 牟春燕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3期 635-641页ISTICCA
【摘要】 川芎被誉为"血中气药",其活性物质主要分为:挥发油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此篇文章主要总结归纳川芎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以及归纳药理作用:调节血液循环、镇痛、抗组织纤维化、改善机体骨损伤状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晨雨 杜梦雨 等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42卷3期 242-247页ISTICCA
【摘要】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含有色原酮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抗惊厥、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本文对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芳 占水朦 等 《微循环学杂志》 2025年35卷1期 103-107页ISTIC
【摘要】 薏苡仁(CS)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代谢性疾病的治疗.CS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参与糖脂代谢异常调控的主要为多糖类、酯类、多酚类及蛋白质类,可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酶水平、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