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21
- 3
- 41
- 4
- 2
- 1
- 11
- 11
- 5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安雨协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8期 885-886页ISTIC
【摘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治思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指的是西医的"病",运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检查手段,确定TIA的临床诊断以及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然后依据TIA的基本病机特征,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做出初步的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婧 王睿林 等 《中医杂志》 2020年61卷5期 453-45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阐述中医宏观辨证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微观辨证思维的兴起,分析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阐明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提出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到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军 屈杰 等 《中医学报》 2021年36卷5期 1002-1005页ISTICCA
【摘要】 国医大师周信有临证思路为:①善抓主症,严格区分主症与兼症的动态变化,从一般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探究病理缘由;②注重准确辨证,尤擅长把握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特别强调无证可辨时的变通;③遣方用药,疗效第一,灵活运用效不更方、效必更方、不效亦不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燕东 王少丽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21期 1818-18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总结姚乃礼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脾胃虚弱是脾胃病的发病之本,治疗时强调以补益脾胃为本.脾胃病多与情绪相关,擅用和法调和肝脾,治疗脾胃病.脾胃居中焦,治中焦如衡,纠正阴阳、虚实、寒热、燥湿等偏盛偏衰.符合络病的发病特点则从络病论治,如萎缩性胃炎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晓晖 李晓娟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3期 649-6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微观辨证的概念产生以来,作为一种新生的辨证体系,在实践运用中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微观辨证通过运用各项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不仅加深了中医证候在深层次上的认识,而且还深化和补充中医传统辨证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姝 高杉 等 《中医杂志》 2015年56卷22期 1976-198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围绝经期至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较绝经前升高4倍.围绝经期冠心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尽管西医学诊断方法较多,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危险因素、临床检查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围绝经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洪欣 赵凯维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7期 1457-14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肿瘤标记物的概念、应用价值、基本病机及致病因素等分析,探讨中医辨治肿瘤标记物异常的思路,阐述了中医药干预在肿瘤标记物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提出肿瘤标记物异常当宏观辨证、微观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重脏腑辨虚实,微观辨证重特异明病位;治疗以扶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宇铭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年29卷4期 878-8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辨证论治"一词自提出之后,由于未有准确而统一的概念,因而产生多种误用情况,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后三者包括:第三、关于"方证相对"而跳过了病机的问题,即是"对症治疗",使中医理论倒退;第四、"方病相对"的分型论治,甚或"专病专方专药"的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国荣 艾碧琛 等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15期 1305-13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兔的症状、体征动态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与卫气营血宏观辨证及其传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4只,采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的方法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空白组注入等量无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 2008年49卷11期 968-9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根据病证之间的关系和中医证候病机演变的特性,提出以病为背景,基于中医方证演变规律认识"方证相关"研究领域.该领域以围绕病证方药动态演变关系为问题要点,以揭示病证与方药动态对应规律为目标,以系统开展文献、实验、临床不同纬度的研究及其相互结合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佳艺 丁杰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2期 2570-2575页ISTICCA
【摘要】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关注以下几点:各医家从自身认识和经验总结用药,在治则治法上不尽相同,多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经验方和自拟方;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大样本微观辨证及相应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既往研究中的疗程长短、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艳梅 伍慧慧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1期 87-90页ISTIC
【摘要】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季兵教授从医二十余年,结合前人治疗经验,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认识,认为DKD其病位主要在肾,总体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兼夹血瘀浊毒之邪,为缓解其发展进程,须从补肾健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徐杭 汶医宁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2期 208-209页ISTIC
【摘要】 中医学以其特有的世界观,正科学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并将其重新分拆、重构、整合、归位.中医证候内在深层的微观规律,使中医辨证学由宏观走向微观,微观辨证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即应用现代实验技术,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在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令青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38卷10期 872-876页ISTIC
【摘要】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擅长运用宏观辨证认识和治疗疾病,因此需要采用反映人体整体状态的“宏观征象”作为依据。本文总结出6类“宏观征象”,分别命名为固化征、惯常症、罹患症、生理变症、排除症和疗后变症。完整运用这6类“宏观征象”可加强中医宏观辨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新海 邹晓荣 等 《河南中医》 2015年35卷4期 675-677页ISTIC
【摘要】 微观辨证就是在谙熟中、西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悟的审慎过程.西医肾病学许多病因、病机,甚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机理都尚未完全明了.与此类似,微观辨证下的中医肾病治疗机理则更具抽象性.微观辨证是中医传统(宏观)辨证向前发展的结果,是对宏观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月书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3期 224-225页ISTIC
【摘要】 王久源教授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重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时强调应以脏腑(五脏)辨证为中心,阴阳、气血精津、六淫、痰瘀辨证为辅助,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标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丹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6期 545-546页ISTIC
【摘要】 王灵台教授治疗肝病,强调辩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治肝实脾.运化中州;注重平衡,调和矛盾;善用石斛,顾护阴液;温病邪伏,透邪外出;治随证变,效亦更方.善用全瓜萎、大黄、五味子、仙鹤革、酸枣仁治多种肝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军平 林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7年29卷3期 175-176页ISTIC
【摘要】 介绍了糖尿病肾病微观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病证结合、分期治宜的辨证和治疗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婉华 《中国保健营养》 2013年23卷1期 440页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只要运用中药治疗,就脱离不了这一原则和方法.但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辨证的一些缺陷逐渐的显露出来,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红兵 廖高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年1期 60-61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及西医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及中医分期论治,与西医组对照.结果两组在退热时间、总有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血小板、尿蛋白、BuNCr复常时间、少尿持续时间、并发症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