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14
- 5
- 2
- 24
- 20
- 7
- 6
- 5
- 13
- 9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新爱 赵雪红 等 《生物学杂志》 2014年5期 11-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周信息主要通过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激活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iGluRs),调节间位核神经元的兴奋性。研究旨在探讨模拟失重对大鼠小脑间位核iGluRs 表达的影响。采用大鼠尾部悬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健花 邱永娟 等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9年29卷6期 417-41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小脑间位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及其性质,为小脑一下丘脑路径参与调节免疫功能提供证据.方法:电泳神经顺行追踪剂葡聚糖-德克萨斯红(Dextran-Texas Red,Dextran-TR)观察小脑间位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的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颂华 李冰 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25卷5期 316-318页
【摘要】 目的: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离体大鼠小脑脑片上观察谷氨酸对间位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小脑脑片,细胞外记录小脑间位核神经元单位放电,并观察谷氨酸对大鼠小脑间位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谷氨酸对小脑间位核神经元放电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颂华 李冰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年24卷6期 645-6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腩皮层颗粒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该受体介导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大鼠小脑核团是否也表达IL-6R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健花 徐芬芬 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2卷4期 471-474,4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脑间位核GABA能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 大鼠小脑间位核内微量注射GABA转氨酶抑制剂氨己烯酸(VGB),瑞氏染色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腹腔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险峰 李冰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年26卷3期 365-369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激发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舍IL-6、NMDA和JAK抑制剂AG490的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小脑脑片,利用离体脑片神经元单位放电细胞外记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鲲 曹宽 等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1卷1期 32-43页
【摘要】 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nucleus,IN)主要接受1一氨基丁酸(GABA)能纤维支配,同时接受组胺能纤维的调节.本研究在小脑脑片上研究了GABA和组胺对单个IN神经元电活动的共同作用.持续灌流组胺或同时施加组胺和GABA,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计妙锦 导师:王建军 南京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Orexin是一种仅在下丘脑合成,却广泛调节全脑活动的神经肽。已经知道,中枢orexin能神经系统参与调控机体一系列的非躯体性活动,包括摄食、睡眠觉醒、奖赏和情绪情感等。但值得注意的是,orexin缺乏的人或动物还表现出猝倒症(catapl...
【关键词】 中枢orexin能神经系统 ; 小脑间位核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亿 导师:朱景宁 南京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小脑和脑干前庭核团复合体都是重要的皮层下运动调控中枢,在协调机体运动和调节躯体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在小脑和前庭核团复合体中均有大量...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 小脑间位核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艳艳 导师:朱景宁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由Barde等人首次从猪脑中提取并纯化出来的神经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BDNF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皮层下各运动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陆健花 导师:彭聿平 苏州大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第一部分小脑间位核—下丘脑谷氨酸能神经投射传递小脑的免疫调节信息
目的:
我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脑间位核可调节免疫功能。由于小脑与免疫系统之间没有直接的结构上的联系,因此阐明小脑调节免疫功能的信息传递途径对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胜平 导师:费素娟 张建福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消化病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小脑具有经典的躯体性运动调节功能,被认为是皮层下的躯体性运动控制中枢,但近来的研究提示小脑还参与了许多非躯体性活动的调节。本研究旨在探讨刺激大鼠小脑间位核在减轻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本研究采用S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雷 导师:王建军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Orexin A和orexin B是最近新发现的肽类递质/调质,目前认为它们仅被下丘脑外侧部、后部以及穹窿周区的神经元所合成,但下丘脑orexin能神经元的轴突却投射到包括小脑在内的几乎所有脑区,从而构成了中枢orexin能神经系统。Ore...
【关键词】 中枢orexin能神经系统 ; orexin受体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颂华 导师:彭聿平 南通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目的:实验室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白介素一6(IL-6)及其受体在小脑皮层神经元中有表达,且IL-6能保护小脑颗粒神经元抵抗谷氨酸(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然而,小脑深部核团的神经元是否也表达IL-6受体,且IL-6能否影响小脑核团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悦宁 导师:王建军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小脑间位核和胃迷走神经的传入会聚于下丘脑腹内侧核的血糖敏感神经元下丘脑腹内侧核 (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VMN) 血糖敏感神经元传统上被认为参与了摄食调节。一些研究报道:VMN 神经元的活动能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鲲 导师:王建军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起源于下丘脑的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广泛地支配包括脊髓在内的几乎所有脑区,一般认为其广泛地调节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和各种脑功能。我们近年来研究了该系统对中枢运动结构神经元的作用,揭示组胺可以通过H<,1>或H<,2>受体兴奋内侧前庭核、小脑皮层和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邱健 导师:邱一华 南通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小脑深部核团之一间位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以拓宽对小脑功能的认识进而增加神经免疫学的知识。 研究方法:在大鼠双侧小脑间位核内注射0.1%海人酸(kainicacid,KA)各0.4μl以毁损间位核内神经元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沈滨 导师:王建军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在该研究中,我们利用小脑脑片制备和神经元单位放电的细胞外记录法,进一步观察了组胺对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nucleus)细胞单位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说明细胺对小脑间位核细胞具有兴奋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由H2受体介导的.我们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Kojima Y ; Iwamoto Y ; 等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2008年99卷1期 220-230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