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0
- 6
- 5
- 40
- 6
- 2
- 2
- 1
- 14
- 6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钟萍萍 罗岱霖 等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2期 147-150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文氏经验方瓜蒲通络汤加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 86 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 例,脱失 1 例;对照组 41 例,脱失 2 例,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中文期刊】 陈志敏 胡昌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3期 60-64页 ISTIC
【摘要】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全国四大炮制流派之一,历来在中药炮制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通过对其发展源流进行考证,并总结其发展规律,完善对川派中药炮制的认识与研究,找出川派中药炮制的独到之处,推动川派中药炮制的保护传承与...
【中文期刊】 叶静 尹沫淋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3期 66-68,80页 ISTIC
【摘要】 川派中医韩懋,由儒入医,医名盛于一时.所著《韩氏医通》在四诊中尤重脉诊,继承《内经》《难经》寸口脉诊、分定脏腑和五脏平脉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法,并进一步详述五脏平脉及其诊断意义.韩懋以右尺切诊命门之火,认为三焦为其流行通道,元气为其表现形...
【中文期刊】 邱隆树 张春梅 等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2期 341-343页
【摘要】 根据钟以泽、艾儒棣、张毅3位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及其弟子所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并结合笔者跟师侍诊时的心得,分析比较3位川派中医外科名家在银屑病内治方面学术经验的异同.重视湿邪为患与除湿之法,进行期慎用活血药,退行期慎用苦寒药,祛邪不忘扶正,...
【中文期刊】 胡麟 陈志敏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17卷6期 165-168页
【摘要】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全国四大炮制流派之一,历来在中药炮制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川派炮制领军人物徐楚江教授作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中药炮制领域极具盛名.随着成都中药炮制技术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体系构建也...
【中文期刊】 焦旭 卢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0年27卷1期 15-18页 ISTICCSCDCA
【摘要】 由于缺乏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物,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治疗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疫疠"范畴,而中医药治疗"疫病"历史悠久,疗效有目共睹.本次疫情发生后,笔者运用川派陈氏中医特色诊治理论,...
【中文期刊】 彭志贵 周绿绿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8卷6期 26-27页
【摘要】 周太安是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该文对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辨证进行总结分析.
【中文期刊】 黄黄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43卷2期 71-76页
【摘要】 巴蜀中医源远流长,一直受到国家重视而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以伤寒学说为基础的新学说,即川派中医.川派中医以伤寒学派、方剂学派、临床中药学派、内科学派、外科学派、妇科学派、儿科学派、针灸学派、骨科(推拿)学派、五官科学派等为主要学派,每个学派下又...
【中文期刊】 郑洪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37卷1期 56-58页
【摘要】 以地域名派,深入研究各地区中医药学术与文化,是近年中医药学术研究的一个特色.诸如《新安医学流派研究》、《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岭南中医药文库》等,均已产生较大影响.这种研究模式之所以得到重视,笔者以为有两个原因.
【中文期刊】 方明 艾华 等 《中医教育》 2017年36卷4期 41-44页
【摘要】 艾儒棣,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艾老已是古稀之年,至今仍然坚持临床带教和专题讲课.老师师德高尚,教...
【中文期刊】 覃敏怡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卷8期 52页
【摘要】 从三因制宜探讨皮肤病中阴虚夹湿证型,就阴虚夹湿验案二则,试论川派中医治疗阴虚夹湿证的证治分析及特点,对皮肤病中疑难病提出讨论,以供参考.
【中文期刊】 和中浚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3年2期 61-65,69页
【摘要】 在回顾四川古代七位眼科代表性医家生平及学术成就和九种已刊行眼科专著的基础上,对古代川派中医眼科学术特色进行探讨,认为辛温发散治外障,用药厚重中寓灵巧,强调从内科攻眼科,善用秘验方是其重要学术特色,有待我们进一步总结继承和发扬。
【中文期刊】 米玲 《光明中医》 2013年28卷4期 810-811页
【摘要】 四川中医是中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和人文特色使四川中医具有独特的行诊方式和用药特色.现在以四川中医妇科为例,根据四川地理、人文等特色分析四川中医流派特色,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中文期刊】 叶晟桢 陈明岭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8期 4103-410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皮肤溃疡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周以上未愈者称为慢性皮肤溃疡,其治疗是医学领域的棘手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显著优势,川派皮科名老中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丰富的经验,认为慢性皮肤溃疡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毒、腐、瘀、虚"是其基本...

【中文期刊】 王海亮 陈劲舟 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4年11卷3期 122-125页
【摘要】 本研究全面探讨了川派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的历史、发展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川派中医骨伤学术流派源于古老的巴蜀医学,历经多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研究强调了川派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在治疗骨折、脱位等疾病中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 川派中医骨伤学术流派; 中医学; 理论创新;
【中文期刊】 何金室 朱家恒 等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42卷9期 166-169页
【摘要】 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率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种族、种族群体之间差异很大,迄今为止,没有针对IgA肾病的特定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是优化支持性治疗.中医学中并无IgA肾病这一病名,多归属于"尿血""肾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
【中文期刊】 师琳 朱鸿秋 《四川中医》 2021年39卷7期 9-11页 ISTIC
【摘要】 川派中医妇科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从"湿"论治妇科疾病经验独具特色,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及文献,从"清热祛湿"、"散寒除湿"、"化痰除湿"、"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滋阴除湿"五个方面揭示川派中医妇科的治湿经验,以供广大学者借鉴,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川...
【中文期刊】 房明东 常克 等 《中医杂志》 2015年56卷19期 1630-163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川派儿科在全国中医儿科界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川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创新的探索中,川派儿科学派逐渐形成了各自较为鲜明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如徐氏儿科善治胎疾,寇氏儿科善调疳积,王氏儿科善用外治,肖氏儿科善疗咳喘,吴氏儿科善医肾病.通过查...
【中文期刊】 叶敏 朱鸿秋 《四川中医》 2020年38卷2期 1-4页 ISTIC
【摘要】 川派中医妇科独具特色,在全国中医妇科界影响深远,同时也在川派中医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及文献,选取了部分公认具有重要影响的川派中医妇科名家,运用文献古籍研究方法及经验总结,揭示川派中医妇科名家在治疗妇科疾病中,重视从脏腑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