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5
- 19
- 13
- 11
- 43
- 2
- 2
- 19
- 5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顾惠荣 陈琳琳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4期 620-6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简要报道东海陆架浙东坳陷西湖凹陷之宝石一井T4°地震反射层以下深部地层(井深3 447 m以下)的古生物资料,并探讨其年代地层属性.经初步分析研究,这深部层位含有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和海相介形类等微体化石,以及见有尚不能判断是否为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敏 戚洪帅 等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2年41卷3期 516-523页
【摘要】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木宏 《古生物学报》 2009年48卷3期 577-5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其地理地貌类型齐全,生态与沉积环境多样,是进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绝好天然场所.中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属于起始摸索阶段.真正发展并奠定基础的时期是在近30年以来,较为全面地开展了分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清华 梁万林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3期 380-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纪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晚白垩世两次大的湖侵事件导致了微体生物群的繁盛和富烃源岩层的形成.在论述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古生物群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以微体生物为核心的松花江生物群的发育与富烃源岩层形成的关系.认为大型富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幼华 阎泗民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年21卷3期 267-27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高邮凹陷D1井富含介形虫、轮藻和孢粉等化石.通过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分析,首次对该地区白垩纪-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地层进行了精确划分,从下到上共建立11个化石组合:其中介形虫4个,轮藻4个,孢粉3个.文中还简要探讨了沉积环境演变,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群 松冈笃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年19卷2期 105-111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特提斯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之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来义 林桂芳 等 《古生物学报》 2000年39卷4期 553-5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依据生物化石Sphenolithus ciperoensis,Dictyococcites abisectus,Coccolithus pelagicus,Reticulofenestra sp.,Sinocysta minuta,S.s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 季兴开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4年41卷2期 161-173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B1井3 370~3 799 m井段宝石组19个样品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的分析,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少量有孔虫、沟鞭藻、盘星藻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等.孢粉化石以杉科繁盛,松科和榆科花粉发育,金缕梅科、桦木科、壳斗科花粉以及水龙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舒军武 黄小忠 等 《古生物学报》 2018年57卷2期 260-2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Tilia软件一直是微体古生物学特别是孢粉学科使用最为普遍的一款专业计算机程序.该软件主要将样品数据经统计计算分析,将每个样品化石科属类型含量以图谱的形式依据地层深度或时间顺序排列显示,使化石数据转换为地层图式.基于各科属特别是优势或建群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珍珠 导师:毛小平 汪新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其他 资源与环境(硕士) 2024年
【摘要】 微体古生物是重建古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沉积微相分类的重要研究方法。传统微体古生物识别的方法依赖于人工显微观察,继而导致识别效率低、准确性和一致性受限。本文提出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改善传统识别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先进的物体识别算法,提高微体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海斌 陈延龙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5年42卷1期 84-9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是近年来开发的用于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温度变化与气候条件的新型指标.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中都要求较多的碳酸盐样品量(>10mg),这限制了微体古生物研究中一些质量有限的样品材料(如有孔虫)的应用.本文以浮游有孔虫、底栖腕足动物壳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净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年26卷4期 301-303,前插一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自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成归国后,终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微体古生物(筵)类和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以及石油勘探、地震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