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65
- 43
- 43
- 2
- 175
- 134
- 90
- 64
- 63
- 78
- 75
- 71
- 46
- 2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晓梅 方建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9年33卷2期 397-4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微量热法研究了长期轮作下麦田不同土层中的微生物活性,以及施肥对微生物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土层加深,可培养细菌菌落数减少,且可培养细菌菌落数目与最大时间(Peak time)Pt值(表示从微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玲 孔维军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年29卷11期 1371-13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两种制备方法的桃花止泻冲剂进行生物热动力学比较研究,以评价其生物活性差异.方法:制备桃花止泻冲剂的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在桃花止泻冲剂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的水溶液作用下的生物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春美 肖小河 等 《中成药》 2008年30卷8期 1179-11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体系.方法:利用微量热法,以不同产地黄连为例,测定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分析热动力学参数与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产地黄连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维军 赵艳玲 等 《中成药》 2008年30卷12期 1762-17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由不同比例黄连和吴茱萸组成的汤剂的生物热动力学.方法:黄连和吴茱萸在左金丸中的比例为6:1;甘露散为2:1;茱萸丸为1:1;反左金丸为1:6.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住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维军 赵艳玲 等 《医药导报》 2008年27卷11期 1287-129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从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煎煮"顺序对左金丸和反左金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在黄连和吴茱萸"配伍-合煎"组及"分煎-配伍"组的左金丸和反左金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维军 赵艳玲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24卷4期 646-65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量热法研究传统中药板蓝根中四种有机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得到加药与不加药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效-时"曲线,以生长速率常数(k1,k2)、最大产热功率(Pm)和最大达峰时间(t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玲 王伽伯 等 《中草药》 2007年38卷2期 193-1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选取大肠杆菌做为工具菌,建立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生物热力学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在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作用下的生长热曲线特征谱图,得到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评价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差异性.结果 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能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春美 肖小河 等 《中草药》 2006年37卷2期 205-2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以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为例,利用微量热法,测定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分析热动力学参数、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年份黄连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瑛 石立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34卷4期 490-4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用微量热法研究银对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及其抗菌性能.方法采用微量热法得出AgNO3对大肠埃希菌作用的热功率输出曲线,通过计算机线性拟合,计算出大肠埃希菌在不同浓度的AgNO3作用下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I等参数.结果随着AgNO3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韶华 潘五九 等 《中草药》 2004年35卷11期 1230-12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黄连不同炮制品总生物碱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药性的影响.结果黄连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韶华 肖小河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4年29卷12期 1183-11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中药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了左金丸与反左金的药性差异.结果:左金丸、反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娟 沈韫芬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年10卷6期 745-7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Cd2+和Cu2+对嗜热四膜虫BF5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BF5)生长代谢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①低浓度的Cd2 + (0~0.4 mg L-1)和Cu2+(0~10 mg L-1)对四膜虫的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德荣 赵晓燕 等 《生物学杂志》 2002年18卷4期 19-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不同浓度灵芝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热--时曲线,根据Malthus模型,计算出了两种细菌在指定条件的生长速率常数.以生长速率常数大小为依据评价灵芝的促菌抗菌作用.结果为大肠杆菌的最佳用药浓度为0.018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平贵 俞庆森 等 《药学学报》 2000年35卷10期 774-7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用荧光猝灭法及微量热法.结果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1.20×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1.20,微量热法测得反应的焓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荻 曾勤 等 《食品与药品》 2017年19卷1期 67-70页ISTICCA
【摘要】 等温滴定微量热(ITC)是近年发展的一项热分析技术,该技术灵敏度高、测量准确,且可做到实时、定量、在线和动态描述反应过程.本文简述了ITC技术的发展背景及优缺点,重点探讨了ITC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冀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一项新型分析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妍 张迎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年36卷8期 153-156页ISTICCA
【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对特定分子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聚合物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即对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介绍微量热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其应用于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筛选单体和交联剂、优化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琼 周军 等 《生物技术》 2007年17卷6期 40-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白藜芦醇对白血病细胞HL-60代谢作用的热化学特征.方法:等温量热仪测定HL-60细胞在白藜芦醇作用下生长代谢的热功率输出曲线.结果:白藜芦醇在20μg/mL~80μg/mL范围内,热曲线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对该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历 廖晓宇 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33卷5期 58-62页
【摘要】 通过微量热法研究了 pH、温度、离子强度和黄芪多糖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黄芪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和机理.研究发现:pH 降低到5或升高到9,或升高或降低温度,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逐渐变慢,表现为停滞期增加,进入对数期的时间增加,最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娟 靳竞男 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年9期 26-30页
【摘要】 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实验模型,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碳点对细菌生长的生物效应。低浓度的碳点(0.00~5.00 mg·L-1)使得细菌的最大热功率(P peak )和总热量(Qtotal )增大。碳点对大肠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旭 蒋建宏 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年36卷5期 856-863页
【摘要】 合成了2个新的化合物——邻香草醛缩组氨酸Schiff碱及其镧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及化学分析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香草醛缩组氨酸Schiff碱为2-[(2-羟基-3-甲氧基-苯亚...
【关键词】 生物微量热法;生物活性;邻香草醛缩组氨酸Schiff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