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7
- 2
- 1
- 25
- 3
- 2
- 1
- 1
- 22
- 9
- 8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杭 江昌照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年55卷2期 196-202页ISTICCSCDCA
【摘要】 微针是一种无痛的透皮给药系统,因可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好,以及患者依从性良好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药物制剂开发的热点,但仍存在生物相容性差、载药量小、药物释放不稳定,以及受限于针体机械性能等问题.微针材料对微针临床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宏吉 沈琪 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10期 1369-13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优选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处方工艺,考察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效果.方法 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及电镜下形态进行表征.将黄体酮脂质体与微针基质材料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混合,采用溶剂铸造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雨辛 姚晓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3年32卷8期 633-635页ISTIC
【摘要】 作为缓释激素避孕成员,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发持续进行,并取得新进展.本文综述了新上市的左炔诺孕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及正在研发的孕二烯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包括有效性、出血模式和耐受性等信息,以及自给药微针的研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范颖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年44卷5期 502-508页ISTICCSCDCA
【摘要】 由病毒引发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疫苗为人类对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抗病毒药物的新型口服给约系统(如微乳与自微乳化制剂、黏附微球和纳米凝胶)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轻不良反应.通过微针介导的透皮免疫和呼吸道黏膜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琴英 王燕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24年59卷3期 193-1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药物透皮递送因其避免胃肠道反应及疼痛感而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给药方式之一,而皮肤作为富含抗原递呈细胞的器官,其独有的免疫特性为经皮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Ds)提供了优异条件.本文综述由于免疫自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琳 张伟捷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年55卷1期 66-74页ISTICCSCDCA
【摘要】 基于聚乙烯醇(PVA)的相转化微针可利用溶胀形成的孔隙载药,在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上具有潜力.然而,经传统预混法制备的载药微针中的药物在微针根部和中心也有分布,造成药物在释放过程中的扩散距离较长,且难以穿透水凝胶网状基质,限制了药物的生物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平洋 王岩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3年32卷19期 1993-20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研究以"微针"和"microneedles"为关键词,检索2017-2022 年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微针载体的结构研究、制备方法、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四方面进行综述.在两大数据库中共检索得到有效文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乐浩导师:卢神州 苏州大学 其他 材料与化工(硕士) 2023年
【摘要】 微针通过微米级的针尖突破皮肤角质层障碍,将药物经皮递送至皮内完成给药,这种微创且无痛的给药方式,在透皮给药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微针负载大分子药物如胰岛素的经皮递送受到关注。作为目前较为主流的溶解型微针普遍存在胰岛素负载量较低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彦超导师:王言才 齐鲁工业大学 化学 化学(硕士) 2023年
【摘要】 皮肤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常用的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等化疗方式在中长期治疗中表现较差,因为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当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窗口意味着较高暴露浓度和全身毒性,化疗较强的副作用不仅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婷 陈雯琳 等 《药学研究》 2023年42卷3期 186-189页ISTICCA
【摘要】 可分离微针属于可溶性微针的一种,应用于皮肤后其针尖与背衬可快速分离,有效减少了微针的佩戴时间以及提高了给药效率,是一种新型透皮给药系统,因此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形式的可分离微针,体内外研究证实可分离微针具有广阔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晓鸣导师:陶娟 华中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21年
【摘要】
第一部分
背景和目的:
点阵激光、微针辅助药物透皮技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疫苗免疫、疾病检测、美容等各种领域。点阵激光、微针通过对皮肤的可逆性消融或破坏,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并渗透更深,是一种可控的辅助透皮给药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郜王鑫导师:庄俭 北京化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 2020年
【摘要】 聚合物微针给药系统作为口服给药和皮下给药的替代方法,不仅拥有微创、高效等技术优势,而且拓展了疫苗、激素、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给药途径。随着微针技术的向前发展,微针给药系统与其他药物促渗方法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机理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平 姚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9年40卷1期 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现代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型载体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内外生物学载体给药系统、无机载体给药系统、智能型载体给药系统、磁性的微粒载体给药系统和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建芳 高建青 《医药导报》 2006年25卷10期 1082-1085页ISTICPKUCA
【摘要】 作为一种高效、无痛、精确、便利的给药系统,微针可显著促进药物及疫苗的经皮转运,显示其在经皮给药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铃燕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 2016年
【摘要】 微针给药是一种具有微米尺度的经皮给药技术,具有给药效率高、无痛、患者顺应性强、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微针的制作材料有硅、金属、聚合物等;微针给药在大分子给药、痤疮、美容行业等应用广泛,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如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健敏导师:高云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在皮肤上贴敷的方式进行给药,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并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实现疾病预防或治疗的一类剂型。它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然而,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可以用于透皮给药的药物非常有限。为此,科学家们研究了一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窦学文导师:金拓 上海交通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本课题揭示了一项新颖的透皮给药系统——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点阵,能够使胰岛素类蛋白多肽药物以微创的方式透过皮肤并实现控释给药。蛋白、多肽等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因其对疾病治疗超高效和特异性,但是因为胃肠道黏膜的低透过性和肝脏的首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尹东锋导师:高申 丁雪鹰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药剂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DNA疫苗是将含有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接种体内,在体内表达相应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免疫。它是在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基础上产生的第三代疫苗,是疫苗的一次革命。但目前DNA疫苗的给药系统比较单一,主要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菊梅 林彤远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3卷1期 90-9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一定的或接近恒定的速度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给药系统,进而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1979年,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透皮给药制剂--用于治疗晕动病的东莨菪碱透皮给药制剂,拉开了透皮给药系统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