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9
- 42
- 32
- 8
- 8
- 8
- 46
- 42
- 10
- 9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丛琪珈 李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1年35卷3期 188-1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临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之一,普遍被认为创建于1896年,Witme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建了第一家心理诊所[1].几乎在同一时期,沙俄临床心理学也在迅速发展.在当时的沙俄,临床心理学(Клиническая психолог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扬 钱铭怡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年25卷12期 890-8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索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对其伦理决策的影响.方法: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研究1采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自编价值观调查问卷和情境问卷),调查156名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价值观及其在给定情境中的伦理决策.研究2对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建侠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2期 184-185页
【摘要】 新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不单单要治疗患者的疾病,更要求临床医师关注更深层次的心里-社会因素与患者疾病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娜 《校园心理》 2011年09卷5期 332-333页
【摘要】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所采用的折衷方法多于单一方法,多数折衷方法是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延伸或整合。但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绝大多数来源于国外,虽然也有极少数本土化和本土的方法,但其研究及推广有限。同时,专业化程度不高,心理咨询的督导状况堪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宽 姚本先 《中国新医学》 2009年13卷2期 19-21页
【摘要】 角色是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常用的概念,本文借用角色概念分析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角色身份和相应态度行为模式进行了探讨与比较.
【关键词】 角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心理学流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丽婷 熊韦锐 《医学与哲学》 2024年45卷7期 61-65页ISTICPKU
【摘要】 基于文献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当代临床心理学中隐喻研究的存在形态及基本内容.在测量诊断中,特殊疾病患者的隐喻能力及特征异于健康人群,而非存在隐喻障碍,一方面其隐喻理解和创造受到隐喻的熟悉度、多义性和背景信息等因素影响;一方面受制于自身非言语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晓明 《健康研究》 2024年44卷1期 1-5页CA
【摘要】 可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良多,但大多来源于西方,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本土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流派尚在探索中.文章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流派的的标准与框架,以期为属于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流派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昭 高博 等 《医学与哲学》 2023年44卷19期 49-54页ISTICPKU
【摘要】 社会快感缺失具有广泛的跨诊断和亚临床特征,包括孤独感、内向性、社交焦虑和社会功能受损等.传统医学模型聚焦于社会快感缺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神经生理机制,促进了社会快感缺失药物和神经靶向治疗.然而社会快感缺失广泛地存在于健康人群和亚临床人群中,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学武 《医学与哲学》 2022年43卷22期 38-41页ISTICPKU
【摘要】 从心理治疗评价方法的现有理论开始,回顾和探讨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种评价方法的不足,尤其指出现有的以效果评价为主要方法的评价体系,并不能真实反应心理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从诠释学视角讨论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对心理治疗过程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国球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30卷3期 9-12页
【摘要】 文章讲述心理疾病的一般概况、一些典型症状的识别、心理健康与否的自我判断、就医时的注意事项.同时,介绍了心理疾病的诊断、一些常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精神障碍常用药物和物理治疗,使基层医务人员对心理精神疾病有一个全面而粗略的俯瞰,对村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燊 甘烨彤 《应用心理学》 2022年28卷2期 180-192页
【摘要】 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回顾了超扫描研究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发现,超扫描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以社会交往障碍为典型特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成为揭示社会脑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超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中婷 黄爱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3卷3期 191-195页
【摘要】 顺其自然模型以简易图示概括心理障碍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说明患者的处境,主张视而不见、顺其自然、少想多做的应对策略.各流派心理咨询与治疗中都蕴含着顺其自然模型的思想,但尚未被总结推广.以顺其自然与反自然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探究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凤武 赵阿勐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22卷31期 3893-3896页ISTICPKUCA
【摘要】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以情绪调节、冲动行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的不稳定为个性普遍模式的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具有负性倾向的情绪反应,存在情绪管理功能的损害,易冲动、情绪化,受到压力刺激时情绪容易失调,同时出现不良的适应行为,包括想自杀、自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昊昊 梁军平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22卷10期 1247-1250页ISTICPKUCA
【摘要】 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征,双方都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并逐渐对对方产生兴趣,以至萌发出恋爱关系.此外,在情绪感受上,随着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且易在社会心理等因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礼军 陈巍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年31卷1期 77-8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治疗联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治疗联盟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多数学者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关系变量,强调治疗师与患者在治疗任务与治疗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双方的情感联结.治疗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治疗师和患者的特征以及双方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訾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年31卷1期 83-8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借助生态主义的观点审视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分析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反思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及效果.并提出,对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治疗要有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对问题和症状本身的澄清与聚焦,也要考虑与症状有关的人格基础的修复与成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亚楠 胡雯 等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16期 73-75页ISTICPKU
【摘要】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因我国关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宣传长期缺失以及社会对精神疾病存在歧视与偏见,部分心理工作者及心理障碍患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过分夸大或贬低的倾向,而群众因担心他人误认自己患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演善 张小远 《医学与哲学》 2015年11期 84-87页ISTICPKU
【摘要】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精神卫生立法的国家之一,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广泛而深入。协议的制定与履行既能保护双方权益,亦能保障心理咨询(治疗)顺利开展。隐私保密是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但在特定条件下责任豁免。心理咨询(治疗)记录保存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慧 《医学与哲学》 2014年35卷9期 32-34页ISTICPKU
【摘要】 专业伦理旨在保证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服务水平,维护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的多数研究文献发表于2007年即《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颁布之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彩霞 池婷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670-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唇腭裂患者术后发生心理障碍的情况,临床偶有发生。本文报道了1例成年唇裂患者,术后发生幻听、妄想等急性精神病性症状。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及时的心理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该患者的精神障碍得以解除,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