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4
- 20
- 17
- 1
- 219
- 28
- 21
- 10
- 9
- 31
- 25
- 19
- 17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白云飞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年27卷6期 702-7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和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心传导组织窦房结(SAN)、房室交界区(AJ)的组织结构及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表达的时相性变化和规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一次力竭游泳组、反复力竭游泳组及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华芬 王晓红 等 《护理学杂志》 2006年21卷17期 30-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房室交界区消融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监护方法.方法 对62例行该手术患者术中行生命体征监护、预防感染、起搏监护、消融监护和疼痛监护.结果 62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监护是顺利配合完成手术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奎 陈新义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年21卷3期 250-2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0只,分别做房室交界区的额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连续切片,在HE、Masson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家兔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主要由P细胞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环亲 吴飞玉 等 《新医学》 2016年47卷9期 633-6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内的房性早搏(房早)刺激在指导预激综合征靶点定位及消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按是否使用房早刺激方法指导消融前传旁路,分为对照组和房早干预组。对照组20例(A 型预激12例,B 型预激8例),使用非...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内的房性早搏;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慧芳 吕华 等 《解剖学报》 2011年42卷5期 670-674页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上心律失常常见发生部位及射频消融治疗靶点部位--房室交界区和邻近区域的形态学特点及连接蛋白(Cx)43和40的表达,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可能的有效治疗部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0例正常成人心脏,选取房室交界区及其邻近部位,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东 凌峰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年28卷1期 50-52页ISTICCA
【摘要】 心室率控制是房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房室交界区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的一项成熟技术,但是在房室交界区消融术后早期可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现就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中龙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16卷2期 129-12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女、69岁,因反复胸闷、心悸、头晕,活动后加重10d入院,既往有心脏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较差,血压:110/70 mmHg,心率66bpm左右,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两肺呼吸音粗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昱思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16卷2期 167-16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双侧多囊肾20多年,因心慌、气短1月余,维持性血透3年,于2004年2月24日入院.查体:T 36 ℃,BP 126/76 mmHg(1 mmHg=0.1333 kPa),消瘦,贫血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万红 熊望琼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15卷2期 106-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进一步认识和评价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96例房室阻滞中10例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均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其中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长PR间期高度房室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军 陈珺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5年26卷1期 67-69页ISTICCA
【摘要】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VJRT) 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负担且患者难以接受,一直是心电生理学科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RFCA治疗AVJRT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松梅 王娟 等 《心脏杂志》 2003年15卷5期 467-469页ISTICCA
【摘要】 慢径消融是近年来临床治疗某些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作者拟对房室交界区内兴奋传导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对慢径消融部位提供形态学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宝金 朱永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2年1期 35-3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心脏房室交界区(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Area,AVJ)是指心脏传导系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态学将其分成房室结和房室束两部分;电生理的研究将心房肌与房室结直接相连的部分也归入AVJ,称之为房室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洪海 杨林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2年1期 31-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上研究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及房室束)的形态学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分为24h实验组、48h实验组、72h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5mg/Kg.取材心房室交界区,常规石蜡切片,HE或Masson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波 黄从新 等 《医学新知杂志》 2001年11卷3期 136-138页ISTICCA
【摘要】 为研究家兔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学特点及房室结双径路的发生基础,处死家兔后迅速取包含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家兔房室结呈不规则形,大小约2.7 mm×1.5 mm×0.32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纯伟 《湖北中医杂志》 2012年34卷10期 60页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1岁,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十余年,加重5天就诊.体检:BP 120/85mmHg,心率80次/min,听诊心律不齐,无杂音,两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来及.心脏彩超示无异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P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 《中外医疗》 2010年29卷14期 69页
【摘要】 房室交界区出现提前的冲动引起心房或心室的搏动,当其出现的时间在基本心律提前者为交界性早搏.
【关键词】 交界性早搏隐匿性;交界区早搏伴房室干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自立 楚咏晗 等 《医学信息》 2006年19卷12期 2179页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随起搏频率增加时房室交界区前向连续传导的心电图表现特点.方法 对100例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起搏中房室交界区前向连续传导的特征分析.结果 房室交界区前向连续传导呈1:1-文氏-2:1以上传导特点变化,极少由1:1直接转为2:1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越 柴晓敏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年18卷11期 871-8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测量儿童房室交界区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传导功能及其特点.方法对59例正常儿童进行食道调搏(TEAP)检查,测量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和传导阻滞点.结果正常儿童房室传导功能由不应期和传导阻滞点具体体现,为儿童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伯谦 王沛 等 《现代医学》 2024年52卷6期 827-83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junctional rhythm,JR)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纳...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春萍 张智弘 《中国临床研究》 2010年23卷10期 862-862,9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房事交界区的形态结构,为导管消融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成人心脏做房室交界区的水平面连续切片,在HE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组成.其向后形成的延伸部同射频消融慢径的部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