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3
- 3
- 1
- 231
- 46
- 18
- 4
- 3
- 46
- 38
- 33
- 25
- 2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东 陈灿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38卷5期 386-388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性,75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5天,再发1 h入院.急诊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转窦性心律后电生理检查,结合Coumel定律和心室拖带,电生理诊断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旁道),心室起搏消融导管位于侧静脉开口处,...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外膜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春姣 舒慧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38卷2期 140-143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心慌2年,再发1周入院.体表心电图示A型心室预激.经食管调搏检查发现刺激心房的激动经另一条左侧房室旁道下传心室.程序刺激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逆传P波(P波)呈2种形态及2种RP间期交替,均>...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食管调搏;显性与隐性房室双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双双 熊楠青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36卷1期 78-80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行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发作时腔内A波激动顺序呈现由"偏心"转为"向心"的动态变化,变化过程中心动过速周长恒定,且希氏束电极上VA间期、HA间期及体表Q RS波形态均恒定不变,提示存在左侧旁道,且旁路传导与否...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胥良 牛思泉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36卷4期 365-367页ISTIC
【摘要】 患儿7个月20天,出生20天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及激动标测证实为隐匿性His束旁旁道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考虑到患儿年龄极小、消融靶点距离His束较近,本例患儿经股动脉途径逆行于无冠窦采用逐渐增加放电功率和时间的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秀玲 李忠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年30卷1期 50-52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44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无黑曚晕厥等不适.心悸呈突发突止,持续约数分钟后好转.十余年来心悸反复发作,且发作频率逐渐增高,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现患者每月发作心悸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红霞 王充亮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34卷2期 162-164页ISTIC
【摘要】 患儿男性,6岁9个月,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4个月"行门诊随访,动态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逆向心电图显示呈P-Q RS-P-伴P-后Q RS波脱落,形成类似于心房早搏未下传的"二联律"特征,同时有阵发性室上性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俊 丁立刚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34卷4期 360-36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率 、复发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323例AVRT患者的临床资料 、首次射频消融术资料 、随访结果和复发患者二次射频消融术资料.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录兴 张荣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年29卷4期 291-293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38岁,因"阵发性心悸"收入院.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140ms,QRS波起始部有小预激波,QRS波在Ⅱ导联、Ⅲ导联呈QS型,aVF导联呈QS型,在V,导联呈QS型.胸导联移行在V1和V2之间.患者接受食管心房调...
【关键词】 房束旁道;心室预激;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月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33卷5期 466-467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性,79岁,上腹部疼痛2月余入院.体表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房性早搏,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终止于房性早搏或者房室传导阻滞.排除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介导的心动过速,诊断为心房下...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志平 林亚洲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32卷2期 187-190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16岁,反复心悸1年,再发8h.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心房程序刺激呈房室结双径路特征,并诱发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排除房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介导.消融前后及心动过速发作时,HV间期20~30ms,心室最早激动点位于右室...
【关键词】 电生理学;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束室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智平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3期 202-204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因“阵发性心悸20余年,加重2d”于2016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慌,发作时感心慌不适,无胸闷、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等,发作时间从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最长持续48h,呈突发突止.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素琴 李红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27卷4期 288-289,292页
【摘要】 预激性心动过速是指各种心动过速时,旁路或作为折返环的前传支,或作为与该心律房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它比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含义更为广泛.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预激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中十分少见,预激患者心动过速中自发性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
【关键词】 双旁道;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萍 《广东医学》 2010年31卷7期 891-89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旁道部位与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过成功消融的285例单个房室旁道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旁道及房室结的传导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285例显性旁道患者中176例(62%)为左侧游离壁旁道,其他109例(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乔华 安俊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18卷6期 434-435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性,36岁,因阵发性心动过速6年就诊.体检:血压110/80mmHg,心率80bpm,律齐,无杂音.临床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电图正常.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时诱发心动过速(图1、2、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章强 洪浪 等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7年47卷4期 35-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希氏束旁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电生理检查,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采取左前斜位(LAO)30°~45°透视下细标消融电极沿三尖瓣环寻找靶点,即最短V-A和A-V间期,影像学证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万才 邓华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20卷2期 185-186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心悸5~6年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侧His束旁道及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VV(RR)间期330~350 ms,并且QRS波形态一致.导管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随访9个月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述斌 吴忠东 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32卷4期 241-24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福兴 蒋超旦 等 《海南医学》 2004年15卷2期 5-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旁道(AP)传导性质对心动过速发作特征的影响.方法113例AVRT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前行电生理刺激或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行电生理检查.结果113例中显性AP15例,98例均为隐匿性AP,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学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2期 148-149页
【摘要】 患者男,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检查未见窦性心律,各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似为δ波而酷似预激旁道心律,但患者既往体健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史,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律且PR间期及QRS间期均正常,未见显性预激图形,基本上可以排除预激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春晖 赵玲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8卷1期 27-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10名希氏(His)束旁旁道(Ap)致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0-AⅥ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综合分析X线曝光时间、操作时间、术后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指出,his束电极的准确放置、尽量避免大头电极导管重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