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4
- 1
- 23
- 10
- 5
- 1
- 4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雒国胜 郭志坤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年27卷4期 430-4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家猪心房室结区血管的来源、分布和构筑特征,为房室结功能异常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家猪房室结区血管的大体解剖结构;②用墨汁灌注法,取房室结区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染色,光镜观察房室结区微血管构筑;③电子显微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鹤 王昊 等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6年31卷2期 209-210,后插1页ISTICCSCD
【摘要】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某男,13岁,某日因纠纷与他人打架,胸部、右腹部及大腿被踢后倒地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2 法医学检验解剖检验 死后第2日进行尸体检检.鼻唇沟处见小片状表皮剥脱,左前胸乳头下见4.5cm×4.0cm及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晓盟 张树龙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14卷3期 204-20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慢径消融降低了心房颤动(房颤)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消融后心房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其具体机制.方法 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及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静脉窦近端和远端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晓盟 张树龙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13卷3期 217-22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性,慢径区域消融可能影响了心房自主神经功能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但慢径区消融对心房自主神经功能的具体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慢径区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及房颤易感性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连发 郭志坤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年18卷7期 555-5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幼龄豚鼠房室结形态结构及组织学构筑.方法采用10只1~2个月杂种豚鼠,按照房室结区取材方法取材,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图像分析.结果幼龄豚鼠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矢状切面呈前后位的斜卧哑铃型,分前结区、后结区和中间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称意 左顺庆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9年25卷1期 70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病人 女,41岁.活动后胸闷、心悸半年余.曾于半年前因劳累过度出现晕厥1次.查体:心率48次/min,余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心脏彩色超声示房间隔右侧囊性异常回声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虹 《工企医刊》 2013年26卷4期 365-366页
【摘要】 阵发性房性与房室结区性心动过速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重症,急性心律失常,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青年人约有三分之一的以上患者是"健康"心脏的患者,常因劳累,情绪激动和体位改变等因素,诱发心动过速,器质性的心脏病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夏平导师:杨浩 皖南医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房室结慢径改良可使该类患者得以根治,具有高成功率和低复发率.目前AVNRT射频消融靶点的确定多是根据房室结解剖结构和消融大头导管电位标测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消融,但由于心脏解...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射频消融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国方 2014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目的:探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持续性交界区心律的意义.方法:将6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放电过程中是否出现持续的慢交界性心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HIS束的距离、放电次数、曝光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元 车贤达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97卷17期 1346-13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是2.25/1 000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常见的一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少华 张树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5期 451-454页ISTIC
【摘要】 随着心脏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自主神经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相关.慢径区域有丰富的自主神经,很多学者对慢径区域自主神经参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慢径区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邸成业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26卷2期 95-97页ISTIC
【摘要】 Tawara于1906年发现致密房室结和心房肌并不是钝性连结,有一些规律排列的纤维束从房室结发出后向右后和左后延伸,分别形成致密房室结的右侧后延伸和左侧后延伸;McGuire等研究表明三尖瓣环、二尖瓣环10mm范围内和逆行主动脉结均为类房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邸成业 林文华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年24卷6期 549-551页ISTIC
【摘要】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是指心脏主导节律位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房速的病理生理基质是心房肌,房速的维持不需要房室结和希浦系统的参与.近年来陆续报道房速也可在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消融成功,McGuire等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狗的动物试验中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春萍 张智弘 《中国临床研究》 2010年23卷10期 862-862,9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房事交界区的形态结构,为导管消融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成人心脏做房室交界区的水平面连续切片,在HE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组成.其向后形成的延伸部同射频消融慢径的部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 王祖禄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年24卷1期 34-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 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逆传慢...
【关键词】 电生理学;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邸成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年24卷4期 349-351页ISTIC
【摘要】 房性心动过速可在主动脉窦(主要是无冠窦)消融成功,尚无组织学证据证明主动脉窦有心房肌组织的存在,主动脉窦后部房间隔附近为房室结样组织的分布区域,因此推测主动脉窦消融成功的房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质是房室结样组织,而不是普通心房肌组织.基于上述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杨晓云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22卷1期 57-5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导联RP'(RP'E)间期差异在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7例长RP'的SVT患者,经心腔内电生理(EPS)确诊为:房性心动过速(AT)54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AVNRT)4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越 高路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11卷5期 399-400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维军 柳茵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20卷5期 466-466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慢传导旁道伴房室结三径路(慢快型).患者的房室交界区在340~240 ms的范围内存在2条慢径,慢径虽不参与该心动过速折返环的组成.但是每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只能由心房程序刺激S2跳跃后激动沿房室结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