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3
- 13
- 8
- 5
- 253
- 89
- 30
- 30
- 18
- 128
- 56
- 44
- 40
- 3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崔乃元 王泽峰 等 《中国医药》 2025年20卷3期 448-452页ISTIC
【摘要】 Bachmann束是心房间电冲动传导的优势通路,其结构和功能受损会导致房间传导阻滞(IAB),IAB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achmann束起搏相较于传统右心耳起搏可纠正房间传导延迟,提高心房电机械同步,是目前生理性起搏领域...
【关键词】 心房颤动;Bachmann束;Bachmann束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元杰 王岳松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2年20卷6期 531-5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5例,根据术前心电图P波时限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NIAB)组与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松 蔡飞 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9卷3期 224-2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媛 刘连元 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7卷3期 206-2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房间传导阻滞(IACB)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组(30例)和合并冠心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量取P波的最大宽度(Pma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阳跃忠 黄文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7卷1期 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其中3例行三腔起搏(双心房+右心室),2例行双心房起搏(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洁玲 黄少华 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4卷4期 231-23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经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损伤心房间通路系统建立心房间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 IAB)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实验猪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沿右心耳前壁与心房连接处的心房侧(右心房前壁)进行射频消融,再沿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洁玲 顾慧慧 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4卷2期 65-68页ISTIC
【摘要】 心房间传导阻滞为右房至左房间的传导障碍,主要发生于Bachmann束.根据心电图P波的形态和宽度,可分为Ⅰ、Ⅱ、Ⅲ度3种,也可分为部分性和进展性两类.心房间传导阻滞的实际发生率高于既往研究,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在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元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4期 314页ISTIC
【摘要】 早在1979年,法国著名的心电学大师Bayes' de Luna率先描述了心房之间的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IAB),并称其为房间或房内传导阻滞.而Bachmann's束的损伤是发生房间传导阻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Ba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法荣 黄抒伟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4年4卷2期 6-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有适应症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永久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先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寻找使双心房同步激动的房间隔最佳起搏点,采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固定于该部位.结果 4例患者窦性心律时房间传导为106.0±4.3ms,标测后房间隔起搏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国平 翁伟进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12卷3期 153-154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双房同步起搏技术对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8~78岁.其中4例行双房起搏(AAT),3例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D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敏 郭涛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22卷1期 69-72页ISTICCA
【摘要】 为了探讨双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5例均行冠状窦内起搏左房.其中4例选择冠状窦专用电极;1例选择普通心室电极,双心房导线通过一个Y接头连接DDD起搏器的心房部分,行AAT双房起搏.4 例冠状窦电极置于其中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东 郭涛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1年9卷2期 110-113页ISTIC
【摘要】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最新进展,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防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东 郭涛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0年21卷4期 220-223页ISTICCA
【摘要】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最新进展,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防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学军 张金荣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8卷4期 208-209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观察三腔双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三腔起搏的原理,适应症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患者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诊断: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植入三腔双心房同步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华文 秦锡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32期 4905-4906页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华法林对房间传导阻滞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96例房间传导阻滞患者依随机数据表分为三组,每组32例,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预防性抗凝治疗;阿司匹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不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所有患者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卢铭 毛鑫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19期 75-75,76页
【摘要】 目的:探析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脏电生理室进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分别测量食管导联、V1导联中P2波脱漏前S1S2间期最短时的S2~P2波间期以及食管导联中的P2波传至V1导联中的P2波的间期。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康玉 严激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23卷1期 33-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旨在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入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人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永久起搏适应证的SSS患者100例,根据P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法荣 郑良荣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2期 121-12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有适应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永久性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先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寻找使双心房同步激动的房间隔最佳起搏点,采用主动固定方法将导线固定于该部位.结果18例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例患者完成房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学军 张金荣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17卷5期 361-363页ISTIC
【摘要】 为观察三腔双房起搏联合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3例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置入三腔双房同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具有房颤预防治疗功能.左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置入2188电极导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炜华 马锋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17卷4期 303-305页ISTIC
【摘要】 房间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房间束传导的延迟或阻滞.笔者阐明房间传导的解剖、生理机制, 房间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明确其发病率较高,危害性是导致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左房扩大、血栓和血管栓塞.并探讨其治疗.双房起搏是目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