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8
- 54
- 30
- 5
- 4
- 4
- 12
- 8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吕惠卿 《中药材》 2007年30卷3期 270-272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麦冬不同部位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探索麦冬其他部位代替块根作为提取药用原料的可能性.方法: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麦冬总黄酮.结果:麦冬叶子所含的总黄酮明显高于块根.结论:麦冬叶可代替块根作为提取麦冬黄酮的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逊 朱缨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5卷9期 41-42,44页
【摘要】 根据我国近年来关于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研究、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总结,认为要合理保护中药资源,发挥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的应有作用,才能为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炜婷 曾琼丽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年34卷3期 264-2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是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提取物及其制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注册申请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关于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总结鲜少.本文针对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在20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小童 温慧玲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41卷4期 177-190页ISTICCA
【摘要】 止泻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热带及亚热带等地,入药部位主要有种子、树皮或茎皮、叶、根等.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和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抑制乙酰胆碱酶(AChE)、抗锥虫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通过对止泻木属植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丽君 何卓儒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10期 2746-2757页ISTICCA
【摘要】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技术,阐明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单味中药及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中药来源与组分复杂,绝大多数中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故中药药代动力学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娴 赵雨 等 《化学试剂》 2024年46卷7期 11-19页
【摘要】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桂林 娄欣颖 等 《中药与临床》 2024年15卷5期 87-93页
【摘要】 莪术地上部分与莪术传统药用根茎部分化学成分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莪术地上部分活性成分含量少,但是莪术地上部分资源丰富,产量多;现代研究发现其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存在药理活性,目前对莪术地上部分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莪术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沁 崔云斌 等 《青海草业》 2023年32卷3期 20-22,30页
【摘要】 唐古特大黄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的高海拔地区,其中青海是其主要产地.为了发掘新的药用部位,使得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对唐古特大黄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阐述其地上部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扩大新药源、合理使用中药材资源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为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开言 张留记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9期 2203-220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牛膝多糖(ABP)含药血清、牛膝甾酮皂苷(ABTS)含药血清联合应用于损伤的软骨细胞的增效作用.方法 提取纯化ABP、ABTS,大鼠灌胃7 d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培养C28/I2软骨细胞系,优化细胞铺板数、硝普钠造模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天翊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年35卷2期 266-269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上升”病理生理学模式,尤其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该理论认为,胆汁淤积性肝病在病变过程中随时间推延,在解剖结构上呈自下而上发展.原发或早期病灶通常位于“下游”的胆管,主要病因可能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百金 邱智东 等 《中国药房》 2019年30卷2期 202-20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生物转化得到的人参真菌菌质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及人参药材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代号为C-1的真菌种子液加至含有人参的培养基中,生物转化得到人参真菌菌质;称取干燥人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珂 《中国天然药物》 2007年5卷2期 87-9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中药的研究,特别是现代中药的研发在我国的医药研究领域乃至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我国近二十年来在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国际大制药公司靶点依赖性新药发明的主要环节.提出现代中药研究应充分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晓洁 王秋桐 等 《中国药房》 2017年28卷22期 3155-315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金露梅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露梅""金老梅""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Potentilla frutico-sa L.""Pharmacological effects""Chemical compositi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张杨柳 等 《中药与临床》 2021年12卷5期 79-83页
【摘要】 目的:揭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藏药材的品种、主治等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民族药辞典》为数据源,收录在功能和主治中有"神经系统疾病,脑溢血,中风,白脉病,神经麻痹症,半身不遂,拘挛,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癫痫"等术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俊 马俊杰 《中国新药杂志》 2012年21卷18期 2097-20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米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其与碘化油亲和性高,且肝动脉内给药后滞留于肿瘤部位,混悬液中的铂成分可长时间缓慢释放进入血液或组织中.其与DNA结合,通过阻止DNA合成而产生细胞毒效应.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米铂治疗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玉荣 于小风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0年26卷2期 276-2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以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Bge.)Hance]全草为原料研制开发的苦碟子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疗效~([1]).为全面提高苦碟子注射液药品质量标准,降低生产成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升海 吴成义 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9年20卷2期 115-1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以及体外抗菌效果,探讨其祛邪作用.方法 采用鸡胚培养法.从TCM-ES的鸡胚最大无毒剂量(TC0)开始,预先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再以100EID50(50%鸡胚感染量)流感病毒FM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雄志 巫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5卷4期 294-2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三叶青4个提取部位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mT法检测样品药物导致50%细胞死亡的数值浓度为CC50;用ELISA方法检测样品药物达到抑制HbsAg、HbeAg分泌,以及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品药物抑制病毒DNA复制量的...
【关键词】 三叶青;HepG2.2.15细胞;抗乙肝病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昌华 黄信葭 《医药导报》 2008年27卷10期 1181-118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风湿痛喷雾剂的急性毒性、局部刺激性以及皮肤变态反应.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采用最大给药量实验观察皮肤给药后动物短期内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程度;结合一般情况观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用药部位所发生的局部刺激反应;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28卷1期 73-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作为现代中药开发的新模式--"有效部位配伍"的研究思路已由传统发掘中药(复方)有效部位转化为开发以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微观复方.同时其研究目标和方法也得到更新,具体包括治疗疾病目标化、配伍比例优选化、组分类型标准化、协同与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