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73
- 169
- 164
- 1187
- 312
- 103
- 66
- 56
- 110
- 102
- 78
- 61
- 5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阶 郭丽丽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6年31卷1期 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文婷 刘倩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13期 2389-2397页ISTICPKUCA
【摘要】 半枝莲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其对肝癌、肺癌、结肠癌、卵巢癌、子宫癌、白血病、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半枝莲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多糖、二萜、卟啉等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炳宇 王华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27期 31-36页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十味龙胆花方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业孔 孙福方 等 《中国猪业》 2023年18卷4期 103-105页
【摘要】 文章探讨了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选用某规模化猪场经确诊患有猪支原体肺炎的育肥猪96 头,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抗生素加中药治疗组,每组36 头,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 头;抗生素治疗组用0.2 mL/kg盐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喜军 张爱华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1期 30-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学科,它整合了系统生物学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及技术,形成了鉴定证候生物标记物,建立方剂有效性评价体系,并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应用科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理论及方法有助于实现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计 王耘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年3期 482-48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阐明中药方剂的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及其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关系,从多种成分中发现有效成分群性。方法:以中药方剂及其治疗的某一疾病为研究对象,以实体语法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中药方剂有效成分群辨识的实体语法系统,推断其化学成分对疾病的作用,并以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燕玲 黄明峰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年14卷4期 1793-17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利用中药有效成分族辨识技术,针对血府逐瘀汤中668个化学成分进行了活性辨识,命中化合物达到213个、命中靶标为20个.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并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疾病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府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冠华 王月华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11卷4期 480-4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药国际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成为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模式是近年来对中药作用机制的一种认识,对中药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广利 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10卷5期 25-28,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洁皓 《健康必读》 2020年15期 170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情况,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 对本院100份中药方剂进行分析.其配伍禁忌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致毒、增毒、减效以及降效等,体内的物质代谢变化可以反映其中毒的潜在危害.结果 有10份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山 张梓倩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21卷9期 2329-2331页PKUCSCDCA
【摘要】 结合新药创制的时代背景,介绍了我国方剂药效组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提出以多组分多靶点的整合调节思想为指导,运用组分快速制备技术和高通量筛选技术,攻克民族药大复方研究的难题,以期从中筛选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少丽 陈德兴 等 《中医药信息》 2014年31卷5期 140-142页ISTIC
【摘要】 方剂有效组分配伍是近年来出现的方剂配伍研究的新模式,具有作用明确、靶位清楚、对病证针对性更强等优点;而传统的方剂全药配伍模式则是药物按照组方原则进行有序配合的有机整体,并因其成分的多样性、作用的多层次性、多靶点性使得作用方式呈现“整体综合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浩 林伟彬 等 《北方药学》 2018年15卷5期 190-191页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常用50种使用高频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临床用量[1]与2010版《中国药典》、《儿科常用中药简表(中医儿科学)》用量比较(以g为单位),分析探讨明代经方50味高频药物古今临床用药的剂量规律以及剂量控制策略.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常清 黄小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1卷11期 3-6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分析中药方剂配伍研究的现状,认为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模式是促进中药方剂研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对于创制新型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复方,研制成分清楚、机制明确、质量可控的高效低毒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军 高莉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年13卷12期 5-6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中药及其方剂有效部位的研究为发掘临床上具特效中药提供实质性的研究基础.作为中药现代化基础性研究热点之一,该项研究工作日益受到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笔者现以当前的研究状况、技术与方法为依据,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素 梅涵 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8期 102-103页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中存在的配伍禁忌以及相关问题,希望对中药方剂的配伍提供建设性意见,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以中医的视角进行切入,通过现代技术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方剂配伍的意义.结果:有效的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 毕静静 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14期 66-66,70页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现代技术对中药方剂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阐述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的优点和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更具针对性,提高用药准确性,但还需要进一步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爱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08卷21期 47-48页
【摘要】 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有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剂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构建方剂教学有效课堂有很多方式,根据经验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定英 何律中 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年21卷4期 74-7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为主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药物流产排出孕囊的120例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在孕囊排出后加服黄芪为主中药方剂3~5剂,对照组加服益母草冲剂15 g,每日3剂,服3天.比较2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昌孝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25卷4期 1-7页CA
【摘要】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与评价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