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6
- 1
- 1
- 21
- 15
- 7
- 6
- 5
- 7
- 7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帅 王石 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36卷7期 411-415,437页ISTICCA
【摘要】 穿支皮瓣自报道以来已40余年历史,因其优点众多,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供区血管解剖结构复杂,穿支血管变异性较大,给手术切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有多种仪器和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于皮瓣穿支定位,各有优缺点,现将各类技术用于皮瓣穿支定位的优缺点...
【关键词】 穿支皮瓣;穿支定位;便携式手持多普勒超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春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卷12期 67-68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螺旋C 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影像学...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来艳 《黑龙江医学》 2020年44卷5期 664-66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疑似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患者...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灵生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2015年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CT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9月在神经内科收治的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DSA检查,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32例患者同时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许林 导师:王知衍 丁月华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硕士) 2009年
【摘要】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断层图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成像设备生成了大量的医学影像,这些影像所包含的信息在诊断治疗中有巨大的价值。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医学影像的信息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5年31卷14期 114-116页
【摘要】 目的:研究MRI和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47卷10期 1054-1060页
【摘要】 目的 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环大维 袁兆丰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年27卷36期 5864-5869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血运的临床观察多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观察对比剂的进出情况评估股骨头营养血管的通畅与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然能直观观察到股骨头营养血管,但不能对灌注情况进行量化.另外,股骨头塌陷与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但对于围塌...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血流动力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健健 杨文晖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年37卷3期 344-3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10年来,磁纳米颗粒已由最初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靶向药物输送及磁热疗等一体化诊断平台的功能性材料.磁纳米颗粒成像(MPI)是一种通过检测注射到血管中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来构建三维图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除血管造影和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Latchaw RE Alberts MJ 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7卷4期 220-2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2.3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2.3.1 背景和方法:在头部MRI检查中常结合MRA,用于急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以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19].目前,有几种不同的MRA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包括二维时间飞跃(timeof-fligh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良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9年30卷2期 221-22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年17卷13期 1004-10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影像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治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动脉瘤)、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在肿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影像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血管成像技术认识的提高,在临床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桂芹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10卷11期 875-877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国内外学者已采用多种技术检测易损斑块,包括动脉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及相关技术、毛细血管显微镜、血管内光谱分析、温度、pH值和乳酸检测、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磁共振显像技术、血管内核磁共振、核素闪烁显像与免疫荧光显像,对斑块的形态和性质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树森 徐骁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32卷2期 155-1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1年7月连续实施的67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结果:肝脏移植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并辅以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关键词】 肝脏移植/副作用;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为 戴先才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16卷3期 263-264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总结中医附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3例中重型自发性SAH病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动脉瘤的病人常规做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使用醒脑开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赫 顾莉红 等 《肝脏》 2017年22卷1期 72-75页ISTIC
【摘要】 肝移植术后各类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血管及胆道系统等外科并发症则是导致移植肝失功能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除去外科手术技术的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苗 赵云 等 《海南医学》 2017年28卷17期 2857-2859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最普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超声和心脏核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倩南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年37卷2期 192-197页ISTICCA
【摘要】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0%~69%,在临床上临界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显著病变,大约为其20倍;另外,部分临界病变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罪犯血管,故判断和评估其功能对决策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冠状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洋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年37卷2期 204-208页ISTICCA
【摘要】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冠心病已成为中国有较高的病死率、复发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冠心病诊断及评估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作用.心脏磁共振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近年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明显提高,具备多参数、多序列和任意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强 杨春雪(综述) 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26卷3期 530-533页ISTIC
【摘要】 超声造影以及其他影像增强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与X线或核磁共振共振增强相比,超声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作为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最好的材料之一,能制备成包裹各种药物和其他物质的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