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5
- 3
- 1
- 5
- 5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吕大利 陈亚楼 等 《中医研究》 2025年38卷9期 58-63页
【摘要】 目的:观察桂枝救逆汤加减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幻听痰火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8 例精神分裂症伴幻听痰火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9 例.两组均排除 3 例.对照组 46 例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起始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欢欢 王飞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8期 18-21页
【摘要】 笔者通过研读《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条文,参阅古今医家对该方的论述,查阅历代医家运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临证医案,从病因病机、方义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本条文进行阐述,并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存在...
【关键词】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杂病论》;临床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勇 吴旭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20卷18期 3453-3456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AE)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结局,为制定最优的AE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AE病人3例的诊疗经过.应用统一设计的研究表格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人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9卷12期 973-9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心阳虚证由心阳虚衰、鼓动无力、阴寒内盛所致,以心悸怔忡、胸闷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为主症,严重者可见心阳虚脱之危候。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的主要方剂。既往多认为,桂枝甘草汤治心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三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卷21期 192-19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使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
【关键词】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抑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磊 马军令 《江苏中医药》 2008年40卷4期 19-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融汇中西,学验俱丰,尤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证,疗效显著.兹择马师临床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旭宏 《四川中医》 2008年26卷12期 76-77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桂枝救逆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5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口服桂枝救逆汤并观察疗效.结果:57例中,痊愈30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3%.结论:应用桂枝救逆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文 刘慧卿 《新中医》 2000年32卷11期 3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5~85岁,平均65岁;病程2~11年;其中冠心病1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心肌病3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50~82岁;病程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广智 麦丽霞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17卷3期 299-300页
【摘要】 <篇首> 经云:心为汗.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形成,故出汗过多必损心阳.太阳病治以汗法,应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为佳,若过汗或以火法而劫汗,均可致心阳虚之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阴倩雅 杨鑫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2期 959-9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研究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组方规律,笔者通过查阅记载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文献,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方义进行考证与分析,梳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该方方义的主...
【关键词】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理论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卷8期 2986-29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腹诊法是中医四诊中按诊的重要组成.中医通过切按胸腹,判断病邪之部位、性质,正气之虚实及体质之强弱.以清代绍兴名医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和以近代江阴名医朱莘农为代表的朱氏伤寒派均擅治伤寒热病,均注重腹诊法.前者最重虚里与脐间动脉按诊,精于冲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玲 张薛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卷10期 4051-40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朱氏伤寒派临证善用脐腹诊识别夹阴伤寒体质,擅用桂枝救逆汤等桂枝类方治疗以肾阳虚馁为病理本质的伤寒热病及内伤杂病.笔者借鉴朱氏经验,将此法用于风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围绝经期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昌林 李敏瑶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8期 1605-1608页ISTICCA
【摘要】 桂枝汤通过汗法达到发汗祛邪的作用,是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剂;桂枝汤加减通过和法以达到和营卫、调气血的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其代表方剂;桂枝汤加减通过温法以温助阳气,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是其代表方剂;桂枝汤加减通过补法以益气养阴,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素梅 黄凌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9期 929页ISTIC
【摘要】 <篇首> 在临床中,引起高热的原因有许多,必须辨证论治.笔者运用回阳救逆法治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热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宁 刘增巍 《江苏中医药》 2024年56卷3期 51-53页ISTICCA
【摘要】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出自《伤寒论》,为治疗风寒湿兼阳虚痹证的代表方,均有温阳散寒功效,但主治功效及用法上又有不同: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主治寒湿阻滞肌肉,其中桂枝附子汤偏于散寒,主治身体疼烦,重用桂枝以通阳行气;白术附子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书沛 张可颐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5期 557-563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比《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牡蛎的功效与张仲景在经方中对牡蛎的应用,发现牡蛎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常配伍天花粉、桂枝、炙甘草、蜀漆、龙骨,如栝楼牡蛎散、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惊恚怒气",多配伍柴胡、清半夏、黄芩、龙骨,以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丽娟 管冬梅 等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3期 588-590页
【摘要】 痿病是一种因长期无法自主运动而导致四肢无力、动作缓慢、肌肉萎缩的病证.此研究探讨应用回阳救逆、益气通阳、和血通脉法治疗痿病,分别从痿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痿病辨证变化随证加减,有助于临床治疗痿病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旭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3期 261-265页ISTIC
【摘要】 《神农本草经》(《本经》)所载药物功效是张仲景辨证组方的依据,附子在《本经》中被列为下品.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含附子经方的主治及配伍特点,认为附子辛温发散可祛风寒而治疗咳逆邪气,温暖脾肺而治疗金创,散寒通结而破症坚、积聚、血瘕,疏通经脉而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云 常学辉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31卷11期 1-4页
【摘要】 该文从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 3 个方面阐述《金匮要略》中不寐的相关证治,探究张仲景治疗不寐的辨证选方思路.该文指出,《金匮要略》中涉及的不寐实证主要包括湿热蕴蒸、胃失和降证,湿热蕴结、上扰心神证及气血郁滞、气机痹阻证,分别以甘草泻心汤、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先林 吴秋葶 等 《四川中医》 2020年38卷6期 44-47页ISTIC
【摘要】 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临床诊疗基础-辨证论治体系.书中所载方药简便廉效,在后世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及验证,被称为“经方”.书中常采用重镇安神的龙骨及牡蛎相须为用治疗神志心理疾患.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伤寒杂病论》所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