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3
- 1
- 4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焱伟 陈丽芳 《邢台学院学报》 2006年21卷3期 55-57页
【摘要】 间接回指是指话语上下文中先行成分和照应成分之间没有直接指代关系的一种特殊回指形式.对间接回指的理解需要对其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认知语义学提供了对词汇意义的描写方法,其中的"框架"概念是一种对概念的认知组织形式.框架中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秀娟 陈汇川 等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1卷11期 140-143页
【摘要】 比较语料中半技术词汇的普通义项与科技义项,结果发现:科技义项框架建立在普通义项框架基础上,是普通义项框架原型特征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人类的隐喻、转喻及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普通义项框架既凸显概念元素,也凸显意象元素,科技义项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媛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7期 121-122页
【摘要】 词汇是英语教学最基本的单位,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前提.但英语词汇教学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词汇学习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将框架语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即框架(frame)和视角(perspective)应用于英语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曲琳琳 导师:张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外语(硕士) 2017年
【摘要】
有着“治病之圭臬”美誉的《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科杂病专著。伴随着中医药迈向国际舞台的铿锵脚步,《金匮要略》英译也日渐成为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研究课题。
病证名作为理解《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基础,贯通《金匮要略》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娜 孙红梅 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卷6期 748-750页ISTICCA
【摘要】 词典学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科学,而中医双语词典学研究在国内外几近空白。本文提出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基础,从对词目编排方法及释义原则方面对比分析目前现行两本中医双语词典,尝试构建中医文化局限词在中医双语词典中的语义框架,为以后的中医双语词典编纂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邰杨芳 《晋图学刊》 2009年6期 22-25页
【摘要】 传统的基于关键字匹配的信息检索技术由于误检和漏检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检索要求.本文利用框架语义学原理构建了法律框架网络本体,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法律框架网络本体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对本体管理和为未来将本体知识应用于信息检索以提高检索效率准备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春雨 导师: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从正骨推拿现代研究状况,理论框架的现代研究状况和术语学相关研究现状三个部分为正骨理论框架构建的方法提供参考,分析中医正骨推拿理论框架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通过搜索从先秦到民国时期文献收录记载有古代推拿正骨理论和(或)操作方法的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佳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97-99页
【摘要】 NP+BE+NP构式在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以Lakoff (1987)的“理想认知模型”(ICMs)中的转喻映射为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来透析NP+BE+NP构式,通过单向决定性转喻映射和多向选择性转喻映射...
【关键词】 NP+BE+NP构式;理想认知模型;转喻映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里静 周曼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2期 49-50页
【摘要】 作者在逻辑语义学的框架下,用两种语义方法分析“John reads a book in the classroom.”,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认为方法1更好,符合语言习得习惯,具有更多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春捷 张旭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年31卷8期 187-190页
【摘要】 话语表征理论(DRT)克服了以往形式语义学的静态性弱点,通过一系列的DRS —构造规则和算法动态地解释了指称性回指、变项约束性回指、E —类代词回指等长期困扰传统形式语义学家的话语回指问题.尽管如此,对DRT的深入研究表明,DRT在模型论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 罗安诗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0卷4期 89-90页
【摘要】 语义构建机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认知语义学提出了链形和网状两种基本的义项分布模式,而多个义项主要是通过意象图式、概念合成、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的方式扩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黎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3卷4期 89-92页
【摘要】 逻辑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认知心理学跳出传统语义范畴,从全新的角度对语义模糊性进行诠释,取得了重大成果.通过回顾和对比两种语义模糊研究方法,认为费尔默( Fillmore)的框架说和莱科夫(Lakof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爱和 《外语学刊》 2009年3期 13-16页
【摘要】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语言转向,指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本文透视转向后的语言研究,进一步揭示语言本体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的符号性出发,解读语义学和语用学框架中的意义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晨 《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09年14期 184-184,213页
【摘要】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认知语义学的观点为基础,以汉字"要"为例,分析其原型意义以及引申意义.词意义的形成、变化发展都是依循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则,是人作为认知主体,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认知途径而逐步发展变化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