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6
- 5
- 1
- 6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黛仪 周平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4期 1429-14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广东南岭保存着世界上同纬度带上最完整的亚热带植被,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目前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动态规律尚不明确.选择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常...
【关键词】 森林碳收支;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生产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俊芳 延晓冬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期 92-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延晓冬 赵俊芳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7期 2684-26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和土壤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个体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型通过两种步长运行:在步长为天时的基本过程包括林分(个体)的光合、呼吸、分配和凋落,以及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物的呼吸和转移;在步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娓 汪涛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31卷3期 394-4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冬季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释放CO2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显著地影响着碳收支.然而,过去绝大多数工作集中在生长季节土壤呼吸的测定,对年土壤呼吸量的估算大多基于冬季土壤呼吸为零的假设.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集中在极地苔原和亚高山,其它植被类型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小文 韩士杰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1622-162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加剧的全球氮沉降有可能改变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从而引起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变化.本文从森林土壤碳收支的角度,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影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佳慧 梁宇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6期 1521-15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地形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丰富,是研究地形对森林碳收支格局影响的理想场所.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森林区域的野外调查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地形因子对青藏高原森林碳收支动态的影响缺乏全面认识.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平 林雯 等 《生态科学》 2015年34卷6期 111-1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有效整合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地表过程、植被冠层过程、植被物候和植被动态,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收支情况.在采集研究区域气象数据、植被功能型和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各植被类型枯落物月分解比例、土壤参数的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甄伟 黄玫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年25卷5期 1259-12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CBM-CFS3模型,结合森林资源相关数据,研究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并基于是否造林的两种假设情境,预测了未来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33.94 Tg,...
【关键词】 辽宁省;碳收支模型CBM-CFS3;森林植被碳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俊芳 延晓冬 等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5期 781-7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FGOALS模式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数据驱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模拟了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未来可能的时空变化.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平衡发展情景(A1B)气候变化情景下,2003-2049年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翔 周璋 等 《植物研究》 2018年38卷5期 766-7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热带森林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其碳循环动态对于全球碳平衡状况及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利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长期样地(P8401、P8402、P8901)自1984 ~2013年的清查数据,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小军 周国模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6期 1636-16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年际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是了解森林碳收支动态变化以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碳收支影响的重要理论基础,对评估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结合MODIS叶面积指数(LAD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MERRA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兴昌 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3期 4241-42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息息相关,定量评估森林碳收支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任务.30年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全球和区域森林碳收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另一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先进 于贵瑞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1期 6925-69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对理解生态系统呼吸过程和精确评价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碳循环研究工作的一大难点.利用ChinaFLUX的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CBS),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飞 江洪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1期 3434-34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栋梁 钟全林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9期 2929-29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植物氮贮量与生物量(M)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对于开展生态系统碳收支和氮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对氮贮量与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水平,对于群落水平的氮贮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以及群落自然更新过程如何影响该关系仍有待深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泽梅 张弥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期 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作为ChinaFLUX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年底开始利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在长白山温带混交林林冠上层和下层进行连续通量观测,这为量化林冠下层CO2通量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贡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2003年林冠上层和林冠下层的观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杰 刘玮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0期 4750-47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林下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森林资源利用的热点,通过林床清理可以获得廉价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但其对林分土壤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运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法)连续两年观测了林床清理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土壤呼吸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秀云 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2期 5130-51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倒木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倒木分解释放的CO2通量(RCWD)是生态系统碳收支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组分.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Li-6400 IRGA)测定东北东部山区典型温带天然次生林中11个主要树种的RCWD及其相关环境因子.主要研究目标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敏 周广胜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8期 1468-14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是在景观、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手段,且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3种常见的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生物量的方法及其不足进行较为系统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效科 白艳莹 等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1期 94-1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20多年来,大气碳收支不平衡,即碳失汇(Missing carbon sink),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CO2 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