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29
- 2
- 2
- 1
- 1
- 10
- 10
- 9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洁婷 朱文昊 等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4年27卷1期 33-43页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报道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正畸前过渡性前牙修复的治疗过程1例,希望为较长期应用过渡性修复的材料和技术选择提供新的思路.诊治经过:患者女性,28岁,因右上前牙冷热疼痛5天就诊,并有对上前牙重新美学修复的需求.通过根管治疗缓解症状后,...
【关键词】 过渡性修复;正畸;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彩虹 李军杰 《系统医学》 2022年7卷17期 5-8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修复组与复合组,每组30例.其中修复组采用修复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斌 《健康必读》 2021年7期 291-292页
【摘要】 目的:对比和研究了正畸与修复联合方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记性的研究结果以及其对牙齿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到了我院在2016.12-2017.12月份收治到的7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分成了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35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蒿中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年20卷9期 120-121页
【摘要】 目的 针对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美观效果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平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年20卷23期 69-7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6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进行正畸与修复治疗)和对照组178例(进行修复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清 王群 等 《健康必读》 2020年32期 67-68页
【摘要】 目的:探析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采取正畸与修复协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8.01~2019.12本院接诊的92例患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6),对照组辅以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梅 宋宏文 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卷9期 54-55页
【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收治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松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5卷23期 2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青少年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错畸形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错畸形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仅给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50例则采取正畸联合口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临...
【关键词】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青少年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错畸形;临床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佩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卷4期 58-5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内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11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3)和实验组(n=62).对常规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兴国 《世界临床医学》 2016年10卷24期 191页
【摘要】 目的:探讨牙体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与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牙体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娟 《医药前沿》 2016年6卷21期 94-95页
【摘要】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与联合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法及正畸、修复联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及治疗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霞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643-644页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只采用修复治疗法;观察组:50例患者,选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和良好的比率都要高于对照组,而差的比率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化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4期 169-170页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对照组行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俊华 杨蔼凤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52卷22期 122-12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正畸与修复技术在前牙缺失散在间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前牙缺失散在间隙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义齿修复技术;观察组应用正畸联合修复技术;比较两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修复体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天春 《中外医疗》 2012年31卷36期 108-109页
【摘要】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正畸与修复的方法治疗病患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201 1年3月-2012年5月来该院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98例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9例.在治疗组采用正畸以及修复的方法进行牙列缺损伴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秉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06卷17期 封3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4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牙齿排列整齐,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德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01卷23期 66-66,6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的正畸与修复治疗.方法 选择患者26例,依据安氏分类和拔牙、非拔牙制定非正畸方案,正畸结束配合修复治疗.结果 恢复了上颌中切牙,临床效果较佳.结论 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采用非常规正畸治疗,配合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雨菲 程焕芝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年29卷22期 4823-4831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3D打印技术独特的优势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以"3D打印,口腔科学"为中文检索词进行分类检索,以"Three-Dimens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妮 贺会平 《贵州医药》 2023年47卷3期 393-39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正畸联合烤瓷美容辅助牙齿矫正对患者美观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美容修复的前牙残根患者76例,随机分为烤瓷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桩核正畸修复治疗,烤瓷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烤瓷美容修复治疗,观察患者近期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佳妮 严斌 《口腔医学研究》 2022年38卷5期 400-4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龈沟液是存在于龈沟和牙周袋内的一种组织渗透液.对牙齿施加正畸力会引起牙周组织改建和龈沟液内生化介质水平的改变.分析正畸牙移动时龈沟液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牙周组织的改建状态并监测牙齿移动,从而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