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1
- 6
- 1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强 袁桂邦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8年25卷1期 1-1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依据渤海湾湾顶南侧、古黄河三角洲河北省黄骅市北部地区13个钻孔岩芯材料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以及地球化学背景、沉积构造分析,本文确定了自相当海洋氧同位素MIS3阶段以来中潮坪、高潮坪、淡水注入的潮坪、潮汐通道、分支河道及边滩、牛轭湖、贫营养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陵 王伟铭 《古生物学报》 2006年45卷3期 410-4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更新世全球性气候变化规律为基准,结合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划分,以及中国冰期与其对比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以往学者所提出的一些更新世事件与氧同位素时段的对比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佐证了南京直立人生活于昆仑主冰期,年代约为距今642ka-6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頠 刘军 等 《人类学学报》 2003年22卷2期 131-1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贵州盘县大洞的堆积物,自上而下可以分为3层.大洞主体堆积物为角砾堆积,来源于洞顶灰岩的崩塌,另外有人类遗物以及洞外片流作用带入的泥砂.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分布在第2层角砾堆积中.堆积物在洞厅各部位均有相应分布,属同一沉积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杰 贾真秀 等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3期 373-38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上湖遗址埋藏于锦江右岸第3级阶地顶部的红色黏土堆积中.2020年对上湖遗址B区进行了发掘,发现石制品303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和未经加工的砾石;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的砾石,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4期 565-5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的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3期 341-3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近年来大量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显示,受到地理区位与MIS3阶段以来气候变化双重影响,华北地区的本地文化与新来者持续移动扩散.本地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并不断与新来者交流融合,演进为以船型细石核技术为特色的华北旧石器晚期文化.来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2期 176-19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是当今古人类学界极具争议的问题.目前,“多地区进化”假说和非洲起源为主的“同化”假说是该争议的两大阵营.在“多地区进化”假说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化石材料,吴新智提出了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的假说,认为中国...
【关键词】 中国;现代人扩散;“连续演化、附带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福友 李罡 等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4期 542-55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黄泥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于山东省日照市丝山东麓的黄土台地中,2006年发现,2011、2012年进行复查和试掘,201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约50 m2.遗址文化层厚约1.2m,位于地表下3-4m处,经光释光测定,文化层的年代为54-59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生物学报》 2002年41卷4期 497-5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记述尔欧平原黄上-古土壤剖面多重年代地层的划分结果,评估黄土地区更新世主要的古地理事件的对比,建立尔欧平原黄土占上壤发育时期的17个期-9个间冰期和8个冰期.间冰期内次一级单元是吸热凉温阶(endothermal coolings)(冷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炜鹏 董为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63卷2期 133-15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季风对植被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对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群的演化产生显著的作用.由于素食动物的多样性与植被协同演化,因此可以将之作为森林或植被动态的代用指标.选择了36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于中国季风区的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作为研究材料,用不同的方法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萧家仪 王丹 等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4期 591-5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至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气候地层学的原理,用孢粉分析的方法,结合14C测年数据,再造了兴化地区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古植被与古环境,其演变史能与深海氧同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鹤龄 李明启 等 《中国沙漠》 2006年26卷5期 680-686页
【摘要】 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磁化率变化结果表明:近220 ka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尺度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阶段变化尤为频繁,其中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5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10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祖姆热提·于苏甫江 董正武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1期 113-12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作为干旱荒漠区的优势树种,其与风沙长期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沙堆,研究沙堆上多枝柽柳水分利用来源及其对各水源的利用比例,可为干旱荒漠区原生植被的保护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平元 刘文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4期 836-8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斜叶榕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不同生长阶段木质部与各潜在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势、叶片水势等参数,揭示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的绞杀榕(斜叶榕)在不同季节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浅层土壤(10~50 cm)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小艳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 2009年
【摘要】 <正>浮游有孔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气温的冷暖变化可直接影响到生物群的迁移和演替,因此可以利用柱状样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分布特征来分析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南海北部89PC柱状样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氧碳同位素测试、碳酸钙...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