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9
- 33
- 3
- 2
- 108
- 17
- 11
- 5
- 2
- 85
- 34
- 23
- 22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石开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4卷12期 1299-1303,1315页
【摘要】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出土的汉代武威医简、马王堆医简所载的中药藜芦进行名称、基原、产地、采收与炮制、药用方面的考证.结果表明,藜芦最初名黎卢、犁卢、利庐,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以"黎芦"为本品正名收载,魏《吴普本草》始以"藜芦"为本品正名,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延昌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年8卷8期 494-495页ISTIC
【摘要】 以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早在1900年的汉代医简中的"伤寒逐风方"为主方配制的"祛寒逐风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5例,总有效率为96%,并能明显改善腰骶及双臂疼痛、肢体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功能障碍及低热等症状.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疗法;祛寒逐风合剂;武威汉代医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有强 陈珊珊 等 《西部中医药》 2025年38卷7期 24-28页ISTIC
【摘要】 《武威汉简》中"终古毋子治之方"是目前出土文献中最早记载的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中药复方.通过对其理法方药体系进行文献研究,探讨其组成与治则,并与现代中医治疗不育症的方药进行比对,发现该方言语虽简,却说明了男性不育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药味虽少,却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欣 张程程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7期 883-88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秦汉时期医简文献中经筋病的治疗方法,为经筋病的现代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整理分析出土的《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简》《天回医简》和《武威汉代医简》等涉医简帛中记载的经筋病相关资料,了解秦汉时期医家对经筋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表现的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有强 陈珊珊 等 《中医研究》 2025年38卷6期 16-21页
【摘要】 探究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温阳法的理论来源、运用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武威汉代医简早于《伤寒杂病论》100 余年,是较早运用温阳法的中医方书,有多首方剂运用温阳法.武威汉代医简中温阳法的应用特点有温散、温通、温补等法则,药物使用以桂附姜椒等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宇轩 闫丽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2期 219-22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析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运用酒提供借鉴.[方法]以《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周家台秦简医方》以及《天回医简》等出土文献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出土文献中酒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研究.[结果]出土医学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义菲 田雪梅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13期 9-12页
【摘要】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及组方特点,从用药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小军 王海东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38卷2期 34-37页
【摘要】 《武威汉代医简》成书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年间,其学术价值宝贵,是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重要的参考文献,有13枚简牍论及痹证,至今仍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结合医案阐释《武威汉代医简》系列方剂辨证分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针对类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昊 田雪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13卷11期 54-58页
【摘要】 四肢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症状,而炎症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要原因.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与细胞内外Ca2+浓度密切相关,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促进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介导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TR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角角 张晓岚 等 《甘肃医药》 2024年43卷11期 978-980页
【摘要】 《武威汉代医简》是 1972 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医学简牍,是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医药文献,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为该著作温阳通督法的具体体现,而基于该医简的药物罐疗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AS)等风湿病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思远 张雷 《中医药导报》 2023年29卷7期 167-170,173页ISTIC
【摘要】 通过释读《武威汉代医简》相关简文,分析其所载"肺腧"定位的表述方式,并结合传世文献,探寻其具体定位,梳理其演变脉络.《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与后世的厥阴俞在定位、主治方面十分契合,可补全厥阴俞演变进程的缺失环节,故《武威汉代医简》所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宇轩 闫丽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4卷5期 478-481页
【摘要】 对《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简81"治上气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剂量用法等进行深入分析,依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以及《诸病源候论》中的理论将此方与《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治久咳逆上气汤方"以及《伤寒杂病论》中的小建中汤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婧 田雪梅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29卷1期 132-135页ISTICCSCDCA
【摘要】 《武威汉代医简》是东汉早期的医药简牍,其中论及痹证有13枚,所用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仍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结合案例阐述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分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从寒湿和湿热论治,寒湿证用祛寒逐风方,湿热证用清热逐风方;缓解期从痰瘀论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蔺健春 段永强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10期 1568-1571页ISTICCSCDCA
【摘要】 出土于西北河西走廊的《武威汉代医简》(简称《医简》,下同)所载方药极具文献价值和地域医学特色.本文通过对《医简》所载治疗痹证类方药的分析整理,归纳治痹方药的组方特点.认为其善用辛温、祛风、燥湿及温补等药味,用方体现出辨证用药、寒热并用、表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雷 《中医药文化》 2022年17卷6期 501-506页
【摘要】 将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与区种法类似的内容进行比较,指出《五十二病方》中"区"就是"坎",肯定了"复"字解释,认为《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石"是容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并以《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坎熏法为例,认为其疗法与区种法有相同之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宇轩 周宝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40卷4期 11-14页
【摘要】 中医治疗眼科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文献张家山汉简《引书》(简称《引书》)与《武威汉代医简》中均有治疗目痛的外治方法,前者为导引术,后者为药物外敷,皆为秦汉时期我国医家的智慧结晶.现代治疗目疾多以内治为主,梳理古人运用外治法治疗目痛,分析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海桃 田雪梅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11卷7期 38-41页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迁延难愈,虚实夹杂.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正虚为本、外邪为标,且多从脾肾论治.治伤寒逐风方是《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药,具有温经祛寒、逐风除湿、活血止痛、补肾健骨之功.基于正虚邪实理论探讨治伤寒逐风方加减治疗寒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宁 《中医药文化》 2022年17卷5期 418-424页
【摘要】 旧说多认为居延汉简18.5所记内容与下诏医方相关,然细绎相关文句,简文"少府中常方"或可读为"少府中尚方",首段内容可能记录太医令、丞与少府工官之间的诏书传达.由于整简呈现的物质形态特殊,难以明确文书在候官存档中的性质和具体的流传过程.边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成英 何霞霞 《西部中医药》 2021年34卷1期 24-27页ISTIC
【摘要】 目的:挖掘分析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现状,以促进甘肃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选择主题词"武威医简"或"武威汉代医简"进行检索,利用文献分析软件Bibexcel统计关键词频次,并制作矩阵,采用NetDraw软件绘制关键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梅 单锋 等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20卷6期 105-107页
【摘要】 就学界对于《武威汉代医简》"白密"的争议,系统考查了武威汉代医简、本草及相关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白密"产于西北,因气温原因常处于结晶状态,应是梨花蜜及其它白色膏状的优质野生蜂蜜,其在本草中延续至唐代.随着家养蜜蜂技术的推广,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