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77
- 75
- 7
- 676
- 277
- 254
- 127
- 123
- 545
- 491
- 94
- 78
- 7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明威 熊江 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3年50卷3期 182-192页
【摘要】 强烈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量同震滑坡,对当地植被覆盖和生长造成直接破坏.作为表现滑坡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同震滑坡体表面的植被恢复情况对评估震后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观测资料所限,当前对于震区植被恢复进程的研究多为小尺度范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立国 陆明勇 等 《中国应急救援》 2025年5期 76-79,84页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缅甸7.9级地震、汶川8.0级地震及土耳其7.8级地震在人员伤亡与建筑损毁等方面的数据,结合地震与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灾害应对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深入探讨了缅甸地震的独特震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不同区域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尤优 杜雅莉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4卷1期 7-12页
【摘要】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显著改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演替进程及土壤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在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植物生长、实现植被恢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震后映秀镇典型的受损滑坡体与未受损坡体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探讨土壤理化性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路 李廷辉 《自然灾害学报》 2022年31卷5期 104-110页
【摘要】 为建立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概率易损性模型,基于汶川地震桥梁破坏数据分别得到了山区拱桥与梁桥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采用补充数据的方式完善了桥梁易损性模型.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参数,选用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作为易损性函数,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幸幸 崔圣华 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2年49卷2期 102-114页
【摘要】 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触发了体积近12×108 m3的大光包滑坡.该滑坡发生于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滑带地质背景为斜坡内部深埋400 m、最大厚度达5 m的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最新调查表明,该错动带是斜坡内部地下水通道,错动带岩体处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涛 崔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22卷31期 13662-13671页
【摘要】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s 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映红 王保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年31卷5期 549-5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知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捷缘 卢慧婷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9001-90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破坏.为了解震后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情况,从而为震区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遥感数据研究了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39区县2010-2015年的生态系统类型及活力变化,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凡 严思维 等 《广西植物》 2017年37卷12期 1498-15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汶川地震灾区半干旱干暖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未受损区(Undestroyed region, UR)与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region,DR)为研究区,测定不同层次(0~5、5~10、1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文 史常青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794-68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人工恢复植被的进程,探讨地震诱发的滑坡迹地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在5· 12地震重灾区北川境内选取29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采用10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地形、空间位置和土壤养分特征;利用TWINSPAN、CCA、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英超 关燕宁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9期 2656-26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从长时间序列、大范围遥感数据中快速、自动化检测植被动态变化的方法.以MODIS 500m空间分辨率,16d合成的NDVI数据为数据源,对受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严重影响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3年至20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小萍 乔安花 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年32卷3期 64-66,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发生的史无前例的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笔者和其他医疗队员一起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40多天.在灾区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医疗队员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先后救治伤员907人,开展各类手术257例,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宜海 张雪梅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64卷4期 1181-1205页
【摘要】 龙门山断裂带沿倾向和走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分段性特征,通常以4 条主干断裂为界将龙门山断裂带自西向东分为5 条构造带,但是对沿走向的分段性特征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后近10 年的波形数据,采用全波形反演获取了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平恩 廖力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64卷10期 3466-3477页
【摘要】 考虑断层的软化特性,建立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并包含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在内的汶川地震不稳定性地震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描述整个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状态和过程的平衡路径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汶川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云强 罗纲 等 《地质力学学报》 2021年27卷2期 241-253页
【摘要】 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对于分析不同地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地震危险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开发了模拟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程序,通过计算走滑断层震例(概念性模型)引起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并与解析/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伦 张燕 等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37卷4期 378-38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10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伤员当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汶川地震10年后的152名地震伤员进行调查,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林 李小麟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8卷2期 202-2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1年后重灾区丧亲者家庭功能的现状,为丧亲家庭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汶川地震1年后对重灾区的264名丧亲者进行调查.结果:丧亲者家庭关怀功能总分为6.52±2.65,50%的丧亲者家庭关怀功能良好.丧亲者家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源 刘熹 等 《四川动物》 2013年32卷1期 7-11页ISTICPKU
【摘要】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对两柄动物栖息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采用卫星遥感照片评估了汶川地震后3种两栖动物栖息地震损状况,结果表明:(1)15.2%的两栖动物的适宜栖息地遭到了地震的破坏;(2)震损栖息地纬向分布于31°~32°N之间,震区的南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朝辉 徐珽 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年13卷6期 631-6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收集和分析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应急药品使用数据,为科学、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药品后勤保障工作,提高类似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以药品使用构成比和用药频度为评价指标,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对芦山地震后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洁 席茜 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年13卷6期 637-6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