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17
- 1
- 1
- 6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程 王义军 《中医杂志》 2016年57卷5期 379-3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胡荫奇教授认为,皮痹与痰瘀痹阻关系密切,并认为痰瘀可贯穿皮痹整个形成阶段,治疗上以活血化痰行气为基本大法,并提倡早期应用,多选和缓化瘀之剂,配合柔和软坚化痰之品,使气血流转,兼防病传.对于皮痹患者常出现的雷诺现象,则重视通阳活络,使阳气流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仁和 高彦彬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年19卷5期 25-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225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止消通脉饮组50例,达美康组50例,中西药结合组12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等指标的变化及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索真真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7期 1273页ISTIC
【摘要】 慢性心功能不全多因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等引起痰浊阻络所致.从痰论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治法包括行气祛痰法、温通除湿法、活血祛癖化痰法、补肾固本法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勤雯 陈秋 《新中医》 2014年46卷9期 7-8页ISTICCA
【摘要】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相关,属中医学之瘿病,其发病与痰瘀相关,而痰瘀多由脏腑虚弱所致.痰瘀和Graves病中的免疫调节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学多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法治疗,且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免疫调节因子;痰瘀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永琛 常学辉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4期 473-4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安神方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舒乐安定片(艾司唑仑)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痰安神方(方药组成:桃仁10 g,红花10 g,郁金12g,川芎10g,法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莉莉 郑访江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19卷5期 448-449页
【摘要】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乳房肿块及疼痛为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本病的发生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成为女性健康的大敌.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黄体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导致腺叶增生,其特点是乳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诺莎 汪悦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6期 532-5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多为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以致经脉不通,气血受阻,风、寒、湿、热之邪与内生之痰湿瘀搏结,循脉内舍于心,日久心脉瘀痹.本病初始以邪实为主,心脏损害轻微,当祛风通络,行气活血;病久心脏损害较重时当理气化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琪 谢盈彧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1期 915-9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是阮士怡教授治疗冠心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其中软坚散结是治疗的关键.认为临床运用软坚散结法不应拘泥于一证一方一药,应从所治之证的症状和病机入手,运用行气化痰、活血解毒、扶正补虚等多种治法;同时兼顾软坚之品的性味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春辉 李七一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6期 530-531,5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痰瘀互结,化痰祛瘀法是其常用治法,病机变化为本虚标实,疾病后期出现正虚.在治疗过程中,当以扶正为主,除益气滋阴外,还需注意行气活血、通阳利水,同时应重视调理脾胃,在辨证、辨病基础上运用心衰1号方加减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峰 朱建华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1期 912-913,9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临床善于运用虫类药治疗风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疑难重症,并将虫类药的功效归纳为14个方面: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定惊、宣风泄热、搜风解毒、行气和血、壮阳益肾、消痈散肿、收敛生肌、补益培本、化痰定喘、利水通淋、清热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可 谢春光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3期 468-470页ISTICCA
【摘要】 伏邪是指邪气留恋,潜伏于人体,逾时而发的邪气.于糖尿病肾病而言,痰浊、瘀血、水湿内毒是最主要的伏邪,这些伏邪是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伏邪辨证,予以化痰消饮、行气活血、化浊祛湿等不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晏和国 李硕苗 等 《中医学报》 2018年33卷8期 1404-1406页ISTICCA
【摘要】 血瘀既是糖尿病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本病前期多为胃强脾弱,治疗上则以调和脾胃,佐以行气活血,中药在调和脾胃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行气之品;糖尿病初期多为阴虚血燥,治以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兼顾活血化瘀;中期病机复杂,可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松涛 《河南中医》 2018年38卷6期 818-820页ISTIC
【摘要】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古佚方“顺气化痰丸”为治冷痰、呕吐、不能下食之方,组方为“干生姜、木香、附子”,本方所载3味药,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木香行气止痛、祛风活血、温中和胃,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丹 甘欣锦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10期 1768-1770页ISTIC
【摘要】 正气不足,痰毒内蕴、本病再发,则“体更虚,毒更深”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理.“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初期多以痰凝结滞为外在表现,加之体虚毒陷,故治疗上当以化痰散结为主兼顾扶正、解毒;肿块渐消后,可酌减化痰散结之力,然体内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思姣 张兵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5期 18-19页
【摘要】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咳嗽主要分新咳与久咳.新咳病在肺卫,病因为风寒燥热诸邪等,尤以风邪为主,治以轻宣肺卫,再辨寒热虚实.久咳病涉肺脾(胃),病因可概之“风、痰、气、虚”,治以行气化痰为主,并重理肺健脾.理肺采用疏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鹏云 郭俊杰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34卷11期 25-26页
【摘要】 介绍郭俊杰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经验.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易感因素,肝失疏泄是发病的本质,日久病变累及脾肾,痰凝血瘀是其病理产物.运用柔肝解郁,温阳缓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的治疗法则辨证论治,临床中对于肝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彦培 刘恩顺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34卷11期 19-21页
【摘要】 介绍刘恩顺教授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经验.分别论述从气虚论治和从痰瘀论治的理论基础和临证用药,对肺脾气虚和肺肾气虚患者,常以补气理气滋阴药同用;对痰瘀阻肺型患者,常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药同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瑞阳 夏丽娜 《国医论坛》 2018年33卷2期 18-19页
【摘要】 生山楂酸、甘、微温,主入足阳明、太阴、厥阴三经,生山楂饮通过醒脾消食、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效,从而干预糖耐量异常,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瑞 李玲玲 等 《中医学报》 2010年25卷6期 1087-10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经验.方法: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入手,提出"首先以补肾阴为主,继而补肾活血,第3补肾阳,第4活血行气"调整月经周期的治疗模式.结果:该模式在"化痰补肾方"及"潮舒煎剂"基础上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妍 张明雪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12期 1145-1148页ISTIC
【摘要】 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引起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的病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创胸痹的辨证论治,并确定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温补阳气、温阳兼利小便、化痰祛浊等基本祛邪方法来治疗胸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