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
- 4
- 1
- 6
- 3
- 2
- 2
- 1
- 12
- 5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席磊 冯益明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3期 1126-11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洪云 刘江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248-72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下水是表层土壤碳库的重要碳排泄项,准确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对区域碳均衡研究意义显著.评估地下水碳循环量首先需要确定地下水中的碳元素的来源,并分析碳迁移转化过程.以塔里木盆地主要支流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地下水主要溶质的水化学来源及迁移转化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翟军团 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1年33卷4期 15-22页
【摘要】 本试验以一年生密胡杨幼苗为研究对象,将样地调查和盆栽种植相结合,通过调查种植于塔里木盆地不同团场的密胡杨,分析其生长状况和当地土壤条件的关系,初步评估密胡杨对塔里木盆地盐碱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设置盆栽控制性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嘉松 吴亚生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年21卷3期 251-26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46井、英买1、2井奥陶纪石灰岩内含有大量的钙藻化石、蓝细菌以及疑难微体化石.这些钻井岩芯均在深达5 000-6 200m的地下深部取得.钙藻主要为绿藻类的Dasyporella,Vermiporella,Monil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永安 李凯琦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2期 277-2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河口湾具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沉积组成,其遗迹化石具有半咸水沉积的遗迹群落特征.描述和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4井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河口湾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构造后,发现3类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遗迹组构发育在纯净砂岩中,与河口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永安 胡斌 《古生物学报》 2001年40卷1期 116-1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文中运用生物扰动指数与遗迹组构组分图解综合分析方法在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建立4个遗迹组构,即反映下临滨和滨外环境的Helminthopsis-Diplo...
【关键词】 遗迹组构生物扰动指数环境解释下志留统塔里木盆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力 贡璐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5期 1208-12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北缘胡杨、多枝柽柳、骆驼刺、花花柴和芦苇5种荒漠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结合冗余分析探讨叶片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植物叶片C、N、P含量平均值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智鹏 赵文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6期 285-291页
【摘要】 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3个红枣主产区、河南新郑和山西临县31个不同产地枣果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枣果G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吕玲玲 导师:张利莉 塔里木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重要价值和多种用途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极端环境中存在的放线菌具有不同于一般放线菌的特殊遗传特性、特殊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特殊的代谢产物.盐碱环境作为极端环境的一种,蕴含着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苏君 马松梅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9期 8025-80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猪毛菜属(Salsola)是新疆干旱区分布最为丰富的被子植物属之一,是盐碱和荒漠区的先锋种和建群种,对西北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建设具有巨大生态价值.基于新疆自然分布的 33 种猪毛菜属物种共 741 个分布数据,整合利用点格局法和物种分布模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妮 郭彦龙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4期 190-1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志雲 曾妍妍 等 《灌溉排水学报》 2022年41卷8期 70-79页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灌区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依据1292组地下水水质检测资料,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iper三线图解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组分特征及水化学类型,采用水质指数法、USSL图和Wilcox图解法对灌区地下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辉 张波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8期 6745-67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C,N,P元素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渝疆 曹汉礼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年24卷6期 404-40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了解和掌握不同蜱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这些群落在整个区域范围的多样性.方法 2004年3~5月,按地理区域和生态景观类型选择塔里木盆地区域19个县52个不同生态景观为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秉理 朱忠德 等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2期 267-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采自扬子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量calathids化石的研究,对其硬体构造,生物体定向和生活方式及分类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描述了Calathium(Calathella)yangtziensis,Calathium bachuensi...
【关键词】 瓶筐类(calathids) 托盘类(receptaculitids) 苏安尼特科(Soanitida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怀诚 欧阳舒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2期 161-1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散孢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不一致是常见现象,基本上是受孢粉的高产量及其外壁的较强抗腐蚀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根据我国古、中生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资料,举例说明其地质记录的差异和其导致的不同解析和结论,及其古植物学意义.涉及的问题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鸣 李锦昌 等 《动物学杂志》 2004年39卷4期 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帕米尔古称"葱岭",多野葱,是中亚高山汇集之地,地质上称之为"帕米尔结".2004年5月8~23日,香港观鸟会一行9人由会长林超英先生率领,在新疆南部(环绕塔里木盆地)考察和观鸟,记录138种野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3年20卷2期 150-155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印度、尼泊尔晚中新世上新世SIWALIK-CHURIA群轮藻化石组合与中国塔里木盆地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伊犁盆地轮藻组合极为接近.据此讨论了它们的古生物地理和古生态学特征.中新世-上新世轮藻植物繁盛的原因与当时季风活动引起的季节性洪水泛滥,在...
【关键词】 轮藻;Siwalik/Churia群;新近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柯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1期 17-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西昆仑山前平原上是暖温带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德良 沈卫明 等 《生态学报》 1995年15卷2期 169-1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统一体内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复杂特性,形成一个能比较反映真实情况,定量模拟这些交换过程模式的重要性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昌在1969年Philip[1]就强调用这种统一体现观点去研究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生态工作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