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29
- 15
- 45
- 16
- 7
- 6
- 3
- 50
- 11
- 10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谈桂其 谭冬芳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31卷4期 276-280页
【摘要】 马拉色菌是皮肤常驻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该菌致病机制参与因素繁多且复杂,其中外泌蛋白酶是关键因素之一.外泌蛋白酶是一种能够水解蛋白质肽键的酶,在富含蛋白质和脂质的皮肤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有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志敏 管晓春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0年39卷4期 234-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背部皮肤脓肿.患者男,37岁.背部皮肤起一肿块,反复流脓3个月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酵母样厚壁孢子.脓液涂片直接镜检见大量圆球形、折光明显的厚壁孢子.真菌培养出淡黄色奶酪样菌落,依据该菌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球...
【关键词】 脓肿,皮肤;球形马拉色菌;dermapostas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曰铭 李君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年18卷3期 162-164,1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17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颈部、胸背部、肩部等部位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疼痛性红斑丘疹、红色硬性结节、脓疡及瘘管.从患者的皮肤组织分离并鉴定为球形马拉色菌.在脓皮病患者分离出球形马拉色菌尚属首次报告.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曼 任伟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5年18卷1期 44-47页ISTIC
【摘要】 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头皮微生态的改变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真菌α-多样性改变,而 β-多样性无明显变化,以限制马拉色菌属增加和球形马拉色菌减少为主;细菌α和β-多样性均发生改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兵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22卷16期 170-174页
【摘要】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真菌分布特点及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监利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 120 例银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卤米松乳膏,研究组在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开开 赵懿侔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24年51卷5期 2037-2046页
【摘要】 [目的]马拉色菌(Malassezia)是引起猫外耳炎的病因之一,具有脂质依赖性,脂肪酶SMG1基因能调控球形马拉色菌脂肪酶的合成.本研究旨在构建脂肪酶SMG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获得SMG1基因重组表达产物,并对脂肪酶酶活性进行分析,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娟娟 史冬梅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2年17卷6期 500-502页ISTICCSCD
【摘要】 患者,男,14岁,头顶部出现红斑伴不规则脱发2年余,加重6个月.脱发区真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腊肠样菌丝及大量出芽孢子.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球形马拉色菌.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篮状角化;真皮浅层见噬黑素细胞,真皮深层可见胶原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彩琴 冷晓红 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9卷6期 64-72页
【摘要】 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考察了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柴胡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吸附和洗脱效果,从中筛选出最佳的树脂为NKA-II型大孔吸附树脂.利用动态吸附-洗脱试验,对NKA-II型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柴胡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承芳 占萍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25卷1期 33-35,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方法鉴定临床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致病菌菌种分布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临床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标本,植于Leeming-Notman培养基.培养阳性菌株提取DNA,扩增其26srDNA片段,用Cfo Ⅰ酶和B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峰 冉玉平 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年11卷5期 508-5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含1%萘替芬-0.25%酮康唑的复方乳膏制剂的体外抗真菌谱与抗真菌活性,并与单一成分制剂2%酮康唑乳膏和1%特比萘芬乳膏比较.方法 选用临床分离致病真菌及马拉色菌标准株共14种29株,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将各种培养基制成含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涛峰 刘小平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25卷1期 62-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苦参、百部、土槿皮、大风子、白藓皮、蛇床子、黄柏、地肤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马拉色菌的效果.方法 参照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六种马拉色菌标准菌株对本水煎剂的敏感性:糠秕马拉色菌的MIC最低(0.06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琼辉 雷霞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24卷11期 1048-10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2例球形马拉色菌引起的难辨认花斑糠疹.均为青年男性,临床见背部或躯干边界较清的红斑,周边鲜红,上覆少许鳞屑,表现为体癣样,但经皮损取材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和电镜检查,确诊为球形马拉色菌引起的花斑糠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颖 陈驰宇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年20卷6期 893-8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建立常见马拉色菌的鉴定数据库,探讨该系统鉴定马拉色菌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表型及PCR扩增、测序的方法鉴定菌种;选取糠秕、合轴和球形马拉色菌,接种于FF微孔板,记录其对95种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 ...
【关键词】 马拉色菌;鉴定;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红 于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20卷7期 391-3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制作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各实验组小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敏 王侠生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年35卷3期 154-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皮肤球形马拉色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分别采用涂菌1次法、涂菌1次并皮下注射甲泼尼龙法、连续7d涂菌法3种方法诱导豚鼠皮肤感染球形马拉色菌.结果:连续7 d涂菌法适合于此模型的建立,得到了满意的皮损及菌落数.结论:皮肤菌落计数能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欣 温海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26卷11期 1277-1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马拉色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订的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种马拉色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晓莉 冉玉平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年32卷7期 385-3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马拉色菌属各菌种在包皮龟头炎皮损处的构成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患处取材直接镜检查见马拉色菌孢子和(或)菌丝的包皮龟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胶带法取材后分别接种在含菜子油的培养基及无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分离菌种.依据生理生化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昕 冯佩英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27卷2期 72-78页
【摘要】 目的:探讨球形马拉色菌过增殖小鼠特应性皮炎(AD)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D组、NS/M组、AD+ NS/M组、Oil/M组和AD+ Oil/M组,每组3只.通过耳皮肤涂布MC903溶液诱导小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茂 冉玉平 等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13卷3期 314-3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的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AD患者共28例,提取28例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无边 莫小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63期 125-126页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改变,疾病谱的变化,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普遍增多,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器官移植、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妊娠和糖尿病等都是易患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自身因素[2].马拉色菌毛囊炎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