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69
- 34
- 4
- 1
- 1
- 257
- 184
- 116
- 70
- 65
- 95
- 61
- 56
- 31
- 3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慧浩 张自启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9年40卷1期 20-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生物雷达参考的生命信号同步测量系统.方法:该系统由传感器前端和控制显示后端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前端通过小型化接触式的压电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分别测量人体呼吸和脉搏(用于心跳的参考)并采用蓝牙无线方式连接控制显示后端,控制显示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惠亮 李国侠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26卷1期 70-72页ISTIC
【摘要】 小波变换是时间和频率的局部变换,它在多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本文对小波变换作了简要介绍,对小波变换在微弱生命信号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星 王健琪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1年32卷5期 19-20,2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在穿透非金属障碍物情况下,用生物雷达实现对人体的呼吸和体动信号的现场、实时、非接触监测.方法:设计基于超宽谱(UWB)生物雷达的实时监测系统和参数: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实时采集携带人体微弱生命体征的生物雷达回波信号;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国华 杨国胜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05年26卷2期 15-16,18页ISTICCA
【摘要】 对微功率超宽带雷达的定义、原理、特点进行了讨论和描述,并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超宽带雷达进行了人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技术能够检测到人体的呼吸和心跳信号,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电极和传感器接触人体,实现了对人体生命信号的无创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力军 董秀珍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6期 563-5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频率域上研究生命信号在分层媒质中的传输特性.方法 利用电磁波传输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对有耗分层媒质反射系数、透射系数、介质损耗系数、介质界面传输系数等传输特性在整个复频域内特性的分析与比较,分析生命信号在有耗层状媒质中传输的频率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涛 倪原 等 《生命科学仪器》 2009年7卷10期 20-23页
【摘要】 为了解决生命探测雷达回波中微弱生命信号提取难的问题,采用小波变换的阈值去噪法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的人体心跳信号时域波形进行了提取,在MATLAB环境下,利用软件程序对实采的人体心跳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得到了较好的人体心跳时域波形,验证了小波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月宁 鄢华寿 等 《生物学通报》 2024年59卷12期 26-29页ISTICCA
【摘要】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以光下拟南芥幼苗下胚轴的生长为主线,用科研素材创设层层递进的驱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论证,构建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网络,同时发展其核心素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显琼 王鑫瑜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24年45卷3期 9-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提高生命探测雷达对人体心跳、呼吸等生命信号提取、分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人体生命信号分离与重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过源 安增梅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14卷15期 24-28页
【摘要】 目的 基于LXR-α/SREBP-1c信号通路探讨生命幼年期营养不良对生命成年期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3周龄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普食组(A组)、饥饿普食组(B组)、高脂组(C组)和饥饿高脂组(D组)四组.在观察0周和9周测定空腹血糖和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婉婉 张雷 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4卷1期 36-43页
【摘要】 针对传统的接触式呼吸检测设备易脱落、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生命体征检测算法.该算法以菲涅尔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商用无线保真(Wi-Fi)设备采集呼吸信道状态信息.首先,利用 Hampel滤波器滤除信号衰落和多径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崇艳 马志强 等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4卷8期 2077-208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精准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日照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裕 曹育森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36卷6期 1-4页ISTIC
【摘要】 生命探测技术是灾后以及战后伤员的搜索救援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非接触式生命探测技术的分类,介绍了基于声学信号、光学信号、气味信号和生物雷达的四种非接触式生命探测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研究现状,展望了非接触式生命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朗娟 张洽 《医疗卫生装备》 2021年42卷11期 8-13,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实现用于医疗监护的非接触式生命信号检测,提出一种呼吸和心跳信号检测新方法.方法:基于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毫米波雷达,先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确定人体位置,然后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建松 朱文武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36卷3期 168-172页ISTIC
【摘要】 心冲击图(Ballistocardiogram,BCG)技术具备无创、非接触式和可长期连续监测等优点.本文在简单介绍BCG技术的基础之上,对BCG信号检测方式及其在生命体征检测、心血管功能参数监测和睡眠结构分析等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天宇 李一帆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0年39卷1期 69-7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设计可以监测、分析、干预以及反馈人体睡眠状况的智能实时睡眠监测与干预系统,以改善使用者睡眠问题.方法 首先设计智能实时睡眠监测与干预系统,其中生命体征信号采集模块实时监测人体肢体动作、心脏泵血等引发的振动;数据处理中心提取体动信号、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丞 李官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30卷4期 467-4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空间环境不同于地球表面的任何环境,它强烈的空间辐射、高真空、微磁场以及航天器中的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人们目前正在探索的领域.在航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通过多次空间飞行器的搭载或模拟空间环境的某些特殊条件对离体细胞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哲 董思凡 等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15卷3期 5-9页ISTIC
【摘要】 目的:基于LabVIEW的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对手环式监测终端所测量的体征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提取及显示,以对监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救护指导.方法:采用递进式结构进行设计,利用LabVIEW中的TCP/IP协议搭建体征信号接收模块,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慧君 张杨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32卷1期 22-25页ISTIC
【摘要】 超宽带雷达近程探测人体目标多应用于特殊场合。使用单通道超宽带生物雷达穿墙探测多个静态人体目标,由于电磁波传输过程中能量衰减,目标之间和雷达天线相互位置的影响,距离雷达天线较近的人体目标能够被准确识别,而距离雷达天线较远的人体目标很难被准确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炳文 何密 《医疗卫生装备》 2015年36卷5期 107-111页ISTICCA
【摘要】 介绍了非接触式医疗监测雷达相比于传统的呼吸和心电监护仪的优势,从3种不同雷达体制的角度总结回顾了近10 a来医用生命监测雷达系统的研究现状,概括比较了呼吸和心跳信号的提取、分离、杂波抑制等算法,并指出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非接触式生命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祖进 郭召平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35卷8期 48-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设计一款医用智能微型传感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建立健康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打下基础.方法:利用通信网络、智能呼叫、生命体征监测等科技手段,设计智能微型传感器,通过蓝牙(Bluetooth)进行通信,数据内存每10 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