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1
- 13
- 1
- 1
- 5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聂文欢 张翠英 《中医学报》 2021年36卷4期 706-709页ISTICCA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凝结,乃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痰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致病因素,又作为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痰浊与瘀血之间的同源关系,决定了痰瘀形...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浊;瘀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红蓉 杜松 等 《中医杂志》 2015年56卷10期 811-8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 2020年40卷3期 411-414页ISTIC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苏萍 林妙娴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11期 968-9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中医病机、体质证型分析、治疗用药三方面论述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认为痰瘀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痰瘀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痰瘀同治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必须及早介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泰先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2期 14-15页
【摘要】 <篇首>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研究,我们认为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以肾虚、痰浊瘀血互结,故以补肾祛邪为法,自拟祛脂汤治疗该病3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立 黄杨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22期 1978-198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前冠心病辨证多从痰浊、瘀血、气滞等论治,但对湿邪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论述湿邪导致痰瘀互结的机理转归,从病理形成的过程看,湿邪是源头,痰浊是过渡,痰瘀是结局.探讨水湿痰饮可进一步化瘀,痰湿瘀血互结,痹阻心脉,是导致冠心病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佰海 吉中强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9期 744-7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风病先兆证的研究对于中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中风病先兆证的病机关键环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探讨了热毒的中医学内涵及热毒和痰浊瘀血之间的关系,从热毒痰瘀互结研究中风先兆证的病理基础及主要病机,并提出其治疗原则及方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明芳 李浩 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7期 651-6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丁超 周素贞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1期 2358-2361页ISTICCA
【摘要】 脏气虚损及痰瘀互结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积结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师临证治病以“虚损-痰瘀”统领机要,法随证立,治从法出,提出了扶正补虚、痰瘀同治的治疗策略.病初要痰瘀同治、分清主次;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子毅 叶菁 等 《河南中医》 2018年38卷10期 1491-1494页ISTIC
【摘要】 蒋小敏教授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由肝、脾、肾功能失调,气化不利,痰浊瘀血阻滞所致,具体治法以通为用,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突出痰瘀同治.代谢综合征发病早期多为气郁痰浊证,治以行气解郁、涤痰化湿降浊,方选逍遥散为加减;中期多为痰瘀互结证,治疗以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彦琳 吴华堂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10期 25-26页
【摘要】 总结吴华堂教授从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吴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痰瘀贯穿本病始终.故吴教授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冷赢 高积慧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35卷3期 16-17页
【摘要】 介绍袁长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袁教授认为该病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感受外邪等有关,乃诸多因素导致心阳受损,痰浊、瘀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而致病.并将前人的经验与自己的临床体会相结合,对该病分型论治:心胆气虚、痰浊扰心证,常用柴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赫 海英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4卷3期 251-252页ISTIC
【摘要】 益气活血法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上应用颇广,是基于"气虚血瘀"病机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病的气虚无力运血,致血瘀脉阻、痰瘀互结者尤为适用,益气同时辅以活血,一则推动气血津液的输布,祛除瘀血痰浊;二则可促新血再生,临床遣方用药多以王清任的"补阳还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储真真 《中华养生保健》 2015年12期 66页
【摘要】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寒性体质的人更易中招.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寒性体质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挡外部毒性物质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为肿瘤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二,寒性体质的人一般血液流动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萍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02卷9期 209页MEDLINE
【摘要】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忻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27卷1期 112-114页
【摘要】 <篇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有糖尿病史,视力减退,眼底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严重时玻璃体出血、机化,可引起视网膜脱离,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非增殖期以气阴两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芳 陈一飞 《中国医疗前沿》 2009年04卷16期 7-8页
【摘要】 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病理生理紊乱,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代谢综合征由禀赋因素、饮食失调、起居失宜、情志不畅、年老体弱、脾肾亏损等诸多病因叠加,致使脏腑气化功能失常,痰浊膏脂瘀积而成.痰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临床治疗多从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尹翠梅 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足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是国内外关注的疑难病症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关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与中医痰浊凝结不化的理论相吻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本质与中医痰浊不化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相关的论治,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