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3
- 8
- 1
- 1
- 27
- 8
- 7
- 4
- 2
- 14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瞳 牟长城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9期 6284-62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方法,测定了我国温带张广才岭7种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坡位和阴坡上、中、下坡位及谷地)天然白桦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固碳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富才 赵秀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1年31卷2期 407-4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于2006年在长白山建立了一个面积为5.2 hm2的次生白桦林永久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每株树木测量了坐标和胸径.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研究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该样地的平均混交度值为0.540,平均角尺度值为0.575.次生白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玉珍 赵秀海 等 《昆虫学报》 2009年52卷11期 1236-12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其强 张文辉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期 132-1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黄龙山林区以4种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0 m×20 m的样地15块,从林分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及乔木蓄积量等方面,对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群落B林(白桦+茶条槭昆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上官周平 秦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6年26卷11期 2331-23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白桦林、辽东栎林和白桦-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其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即混交林地有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远彬 王开运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年12卷3期 297-3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川西亚高山白桦林(海拔2 540 m)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5 cm和15 cm层温度等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林冠下的太阳辐射日进程与林冠上的不同,但辐射强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林冠下太阳辐射日总量不仅受林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炜华 殷秀琴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3期 278-2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小兴安岭白桦林土壤跳虫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土壤跳虫3631只,隶属10科.其中,优势科3科(节跳虫科、棘跳虫科、球角跳虫科),占总个体数的90.22%.1997年所获的土壤跳虫个体数和科数最多.土壤跳虫个体数的月份动态为6月<8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巩合德 王开运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4期 17-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观测了川西亚高山白桦次生林一个生长季节内的穿透雨和茎流的特征.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林冠截留量、茎流量与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而线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穿透雨量和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平均林冠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18.9%,穿透雨量占总降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浩仲 王开运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年10卷4期 416-4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两个群落中,腐殖质层(A)中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C)中的酶活性;(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萍 庞博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0卷5期 605-610页ISTICCA
【摘要】 调查不同发育阶段白桦林群落早春植物,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了解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影响群落内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林群落共记录到早春植物5科13属21种.其中,罂粟科和毛茛科为优势科,包含3属8种和4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莹 李晓杰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655-660页ISTICCA
【摘要】 通过野外环境因子监测,分析研究了长白山次生白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演替是环境因子指标变化的主导因素;林内空气温度、林内空气温度日振幅和相对湿度日振幅随群落演替下降,光合有效照度和相对湿度随群落演替升高,土壤温、湿度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正阳 程唱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8期 4059-40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饱和导水率(KS)作为评价土壤入渗与透水能力的核心指标,探究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和评估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聚焦于祁连山东部白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容重、有机碳、田间持水量、孔隙度等关键理化指标,对林地持水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雅雯 石正阳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603-76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桦作为祁连山东部地区的关键先锋树种,正面临林分植被退化的严峻威胁.准确评估该地区白桦天然林土壤质量对于维持祁连山生态平衡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林分密度(D1:0-200株/hm2;D2:200-400株/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红蕊 王佳生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25卷2期 156-161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固定样地,采用地表陷阱法与拦截式诱捕器诱捕法相结合的方式连续采集葬甲科昆虫,了解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三湖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葬甲科昆虫多样性特征,对葬甲科昆虫群落与林型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在三湖自然保护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龙 王佳生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25卷2期 170-177页ISTICCA
【摘要】 采用挡板式飞翔拦截诱捕器对三湖自然保护区食腐甲虫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不同林型食腐甲虫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三湖自然保护区食腐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在6月上旬和5月下旬达到最高值;物种丰富度指数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7月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娜 秦浩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4期 1093-1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山西文峪河上中游森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选取植物生活型、生活史、固氮类型、传粉途径、种子传播途径等14个植物功能性状,计算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功能均匀度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浩浩 徐星凯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8期 2729-27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室内土柱培养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湿度(55%和80%WFPS,土壤充水孔隙度)和不同氮素供给(NH4C1和KNO3,4.5 gN/m2)条件下,外源碳添加(葡萄糖,6.4 g C/m2)对温带成熟阔叶红松混交林和次生白桦林土壤融化过程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云友 董灵波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4期 1085-10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不对称性竞争在种群空间分布、群落结构转变和森林演替的稳定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演替阶段(即白桦林、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的1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g(r)和单、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梅 张钦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8期 1658-16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解释太岳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向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林演替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代替时间构建演替的时间序列,即从白桦林演替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晶虹 刘丙万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5期 1205-1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0-201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研究了啮齿动物对蒙古栎种子的捕食和搬运.结果表明,蒙古栎种子捕食率在年际间无显著差异,但2010年的蒙古栎种子搬运率显著高于2011年,存留率显著低于2011年.啮齿动物在胡桃楸林、樟子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