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4
- 3
- 1
- 21
- 8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宇峰 原志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8期 2577-258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中国1993-2013年的农业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重心模型以及GIS等方法分析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序变化、碳足迹重心的移动轨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农作物生产碳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颖 李红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8期 2517-25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湿地围垦转化为农田直接影响碳循环过程,但之前的众多研究忽略了相关人为活动如农资生产、农用器械使用等所产生的碳排放.为了更全面认识湿地围垦为农田所导致的这种变化,以崇明岛为研究地区,基于通量观测和生命周期评价,本文分别探讨当考虑和不考虑人为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文甫 周介铭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244-72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及其机理、制定有效的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及其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年来土地利用的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红 严寒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32卷7期 2644-26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不断增大的建筑存量、建筑运行能耗及相应的碳排放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节能降耗,有必要对建筑能耗碳排放的驱动机理进行深入探究.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建筑运行能耗碳排放的影响要素和驱动机理进行了分析论证,但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文亭 王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0年31卷10期 3529-35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主要部门和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厘清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及程度,从而推动部门和行业碳减排对于落实区域碳排放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和Tapio脱钩...
【关键词】 行业碳排放;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LMDI)模型;Tapio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晓霞 张晓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3期 850-85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明确小麦-夏直播花生(W-P)种植体系的主要碳排放环节,可为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该体系高产与低碳排放的协同效益提供参考.本文依据全生命周期方法,构建碳足迹模型,并核算了山东省W-P种植体系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表明:山东省W-P种植体系的净收益较...
【关键词】 小麦-夏花生种植体系;碳足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晓改 童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7期 2233-22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掌握土壤呼吸及其敏感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有助于评价土壤在碳收支过程中的源汇角色.本研究用顶棚法野外模拟毛竹林干旱下凋落物不变(LU)、添加(LA)、移除(LR)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文 柴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1期 3658-36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合理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风险,实现资源节约和增产增效的目的.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资源利用、碳排放、经济效益、能值自给率和净能值产出率等方面对于旱灌区典型种植模式的生产效应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丽 王娇月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0期 3385-33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背景下,如何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我国1963-2016年粗钢产量,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编制方法,建立了钢渣碳汇核算方法,核算了我国1963-2016年钢渣碳汇量,并进行了不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高 张合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5期 1382-13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湖南省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能源消费量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数据,采用基于碳排放系数的碳排放模型和脱钩模型,分析湖南省碳排放效应、时空格局特征以及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弹性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敏 陈长青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27卷10期 3307-33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郗凤明 梁文涓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27卷2期 577-5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调整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辽宁省碳排放/吸收参数,估算了辽宁中部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7-2010年,碳排放量为30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义白璐 韩骥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年26卷4期 973-9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地区,其快速而大规模的城市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核算了1995-2010年长三角地区的碳源碳汇并分析了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的碳汇增长943× 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容建波 严力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年26卷6期 1821-18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分析了2000-2012年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静态环境效率,同时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后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了环境效率的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禹 黄文韬 等 《生态学杂志》 2015年34卷10期 2922-29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自然干扰,它直接或间接地将森林生态系统固定的碳重新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预算和碳平衡.因此,科学准确地计量林火碳排放量对制定科学有效的林火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碳减排增汇效应,减缓气候变化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钰鑫 张一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5年34卷9期 2576-25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土地的人工管理影响到土壤CO2的排放.西双版纳是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施肥是橡胶林获取更好效益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为探讨施肥对橡胶林土壤CO2排放的影响,选取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林,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银宝 刘小鹏 等 《生态学杂志》 2015年34卷3期 853-8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生态经济学、统计学和地理学理论,借助物质流分析法(MFA)和指数平滑法(ES),并以碳汇与碳排放计算结果等为分析数据,对2006-2012年银川市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碳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银川市碳吸收总量为波动增长,碳排放总量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菁 陈防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4年32卷6期 586-5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土盆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粒级黄棕壤团聚体呼吸特征及其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及原状土在培养初期土壤呼吸速率较高,之后逐渐降低.在整个培养期间原状土保持了最大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团聚体类型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较大,3种粒级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阳瑞 牟长城 等 《生态学杂志》 2014年33卷9期 2296-230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运用采伐试验与碳通量测定方法,研究透光抚育对长白山中期“栽针保阔”红松林碳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透光抚育与上层皆伐使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分别降低34.1%~39.2%、37.2%~42.4%和31.5% ~37.3%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娜 张馨月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3年40卷1期 146-1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对动植物残体以及土壤有机质降解的过程中,一方面释放CO2到大气中,是土壤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分解的过程中,形成了可供给植物利用的无机养分.由于温度对代谢活动的直接影响,过去对微生物代谢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