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2
- 2
- 4
- 3
- 3
- 2
- 1
- 6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裴广廷 张雪冰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564-75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养分提升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探究喀斯特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可为筛选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优良树种提供数据支撑.以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广西棋子豆(Archidendron guangxiensis)、东京桐(De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倩倩 鲁汭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24年48卷7期 1214-12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比较了黄铁矿基双阳极MFC-CW在不同碳氮比(0和2.5)及初始硝酸盐浓度(7、14和28 mg/L)条件下上阳极和下阳极的反硝化速率,以及对不同阶段硝酸盐还原反应动力学的模拟,从动力学角度揭示系统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机理.结果显示:不...
【关键词】 黄铁矿;低碳氮比污水;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人工湿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爽 王邵军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1期 8830-88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植物-土壤"耦合作用对石漠化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圆柏(Sabina chinensis)接种摩西斗管...
【关键词】 石漠化;丛枝菌根(AM)真菌;耦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正翔 马世强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9卷1期 88-95页
【摘要】 为提高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t sp.Z03在低碳氮比条件下的脱氮能力,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BC700.结果表明:在初始氨氮浓度为50 mg/L的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洪鹏 于春晓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502-5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盐胁迫条件下的低氮素有效性是限制滨海盐碱土作物产能的重要因素.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可提升土壤氮素有效性,但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应用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采用田间原位实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不施氮,CK)、氮(N)、氮+生物炭(N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馨博 赵秀海 等 《生物多样性》 2025年33卷7期 67-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际微域是植物-土壤互作的关键界面,其与非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异特征及碳氮含量的调控作用共同塑造了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微观格局.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纯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金水 葛体达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0期 6626-66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稻土是在长期植稻下人为培育的特殊耕作土壤,是我国土壤学的特色,其研究也反映我国土壤学的国际地位.水稻土是研究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想模型.稻田土壤关键元素(碳氮磷硫铁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耦合机理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土壤生物学研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正虎 王传宽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0期 6694-67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打破森林生态系统原有的碳氮磷平衡,从而显著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地段相邻、林龄相同(10年生)、原始植被一致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无土壤翻动的天然次生林[NS]、间作大豆而土壤翻动中等的人工林[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贵瑞 方华军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9期 5449-54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球系统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变化是影响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热点.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收支研究领域的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畅 唐国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7期 1489-14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点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碳、氮演变及其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3年,无肥处理(对照,CK)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略呈下降趋势;化肥(NPK)处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基本保持稳定,而有机-无机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项文化 黄志宏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7期 2365-23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增加等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减缓CO2浓度升高的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相互作用及功能耦合规律的研究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的基础,也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与养分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怡 王玮 等 《工业水处理》 2015年1期 5-8页
【摘要】 硝化-反硝化过程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如何同时保障硝化-反硝化这一重要脱氮机制的畅通是提高湿地脱氮效率的关键。对溶解氧和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作用及其主要来源进行了描述,重点论述并分析了溶解氧和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耦合关系,合理调整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 辛鸿斌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12期 3632-36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明确氮沉降和降水增加下榆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规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沉降水平(0、5、10和15 g N·m-2·a-1)以及3个水分水平(自然降水、自然降水增加50%和100%),分析不同器官(叶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华晨 高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5期 1615-16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成对样地途径,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的数量分布及其协同积累特征,探讨了次生演替导致的温带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效应变化及其碳氮耦合机制.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 雷虹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2期 399-4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设置3个水分梯度,即自然降水(W1)、自然降水增加50%(W2)和增加100%(W3)以及4个施氮梯度,即模拟氮沉降添加0(N1)、5(N2)、10(N3)和15(N4)gN·m-2·a-1,研究增加降水和氮添加对杨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曼 董彦红 等 《植物生理学报》 2017年53卷9期 1717-17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津优35号'黄瓜(Cucumis sativus)为试材,采用三裂式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CO2浓度加倍下水氮耦合对黄瓜叶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主区因素为CO2浓度,设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1)和加倍CO2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誉育 唐波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年21卷4期 710-7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全球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研究川西亚高山地区主要阔叶树种红桦(Betual albo-sinensis幼苗在不同水、氮供应下的形态变化和生理机制,以了解该区主要植被的生长特性,并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两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玥 导师:颜秀利 汕头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海洋浮游植物一般按照Redfield比值吸收碳(C)、氮(N)和磷等元素,进行光合作用,贡献于海洋初级生产力。虽然浮游植物群落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初级生产力的高低,但两者并不是等比例变化的。同时,现有研究发现以C为基础的初级生产力(P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IRUMVA OLIVIER 导师:王志康 倪茂飞 贵州民族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硕士) 2022年
【摘要】 岩溶水系统碳氮循环与生态、水文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并伴随着内源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水库作为内陆水体的主要成分,在碳氮储存、耦合和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环境扰动对岩溶水库水-气界面 CO2的交换产生巨大影响,进而与碳中和过程响应。因此,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珩 吴路华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277-72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源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然而,当前气候变化及其碳氮耦合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的影响贡献与驱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