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8
- 32
- 11
- 3
- 63
- 31
- 19
- 18
- 7
- 22
- 6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守伟 裴正军 等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 51-52页
【摘要】 社会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医患关系也变得愈加微妙,医患双方由从前的和谐友好演变成如今的纠纷不断、互不信任.恶性医患暴力事件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医生、患者和其亲属首当其冲受到波及,甚至发生流血事件,导致医院不能正常高效运行,医务人员在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高昂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0期 142-143页
【摘要】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社会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政课课程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为高校思想政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英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57-62页
【摘要】 中国社会性别平权路径,经历从“解放女性”到“女性解放”的过程,与政治变革密切关联,但政治变革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未从根本上撼动传统社会性别理念。历史文化制约、平权意识缺失、研究范式失衡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性别平权的发展。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综合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少荣 于静之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87-88页
【摘要】 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作为理想性社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即正义理论。从社会制度维度重新解读罗尔斯设计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把握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建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论证,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蕤琳 陈晰 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9卷2期 83-84页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等等.不同的文化给人类带来不同的价值追求,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给人存在本身的价值带来不同的认识和对待.医学模式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第一需要,其形式的不断调整和变更受到社会制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孟理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 2008年7期 114-116,120页
【摘要】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制度演进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生产力,其持续上升的运动,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其水平和结构决定着社会的基本面貌、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但是,社会制度的演进奔不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身,而是由二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大为 《学术探索》 2005年5期 138-141页
【摘要】 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社会制度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两国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美国模式对目前我国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带来启示与借鉴,如,本科生培养应从窄口径向宽口径学科转变;各高校由统一模式向多元化、个性化培养转变;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坤峰 石宝祥 等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19卷3期 10-13页
【摘要】 生产力是社会制度更替变迁的终极因素,所有制性质如果舍弃了生产力标准会从根本上失去对社会制度的标志作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历史条件下,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有制的地位相对下降,人与人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面临着发展交通和各项建设事业起步发展的任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重视下,在中共西藏工委的领导下,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各项建设事业,陆续从内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藏,参加各项建设和科学考察研究工作获得了大量科学基础资料和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景然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3期 7-11页ISTICPKU
【摘要】 残障的认知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社会通常以道德视角来解释残障,随着启蒙运动和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成为主导解释框架,推动了康复治疗认知的形成,以及相关社会制度和技术的革新.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强调"障碍状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卓玛加 德吉卓玛 等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15期 29-31页ISTICPKU
【摘要】 通过对藏医学"取舍诊断"之"弃治论"的伦理追问与再度审视,从弃治的两个抉择层面剖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弃治论"似乎是基于一定时代背景和社会制度所衍生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相对积极、复杂的医学伦理价值选择,其实质是医患主体在医学文化这个大背景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匡忠 冯瑞龙 《健康研究》 2025年45卷1期 6-10页CA
【摘要】 在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香港、澳门和珠海已成为没有边界的健康共同体.文章阐述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梳理我国健康城市指标和健康政策的沿革,在总结港珠澳三地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上,提出建设健康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议:政府需要担负带领和推动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玲 冯军东 等 《现代医院》 2023年23卷5期 660-663页
【摘要】 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价值差异,资源分布不均,粤港澳大湾区医院协同发展面临障碍.党建引领下的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统一思想阵营,占领技术高地,打造人文地标.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以党建融合岭南文化,促进协同的价值认同;以党建引领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森 《叙事医学》 2023年6卷5期 319-323页
【摘要】 医生的本职理应是救治患者的生命,然而这种朴素的伦理观念在复杂的现实中却很容易遭遇矛盾.草明的小说《陈念慈》就通过陈念慈的经历讲述了这种困境:"救"或"不救"成为一种哈姆雷特式的难题.然而这种医学伦理的困境终究是腐败社会制度下的症候表现,任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谷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2期 183-186页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它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符合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运行规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光明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迎迎 汪作为 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4期 50-53页ISTICPKU
【摘要】 社区康复是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社会功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环节,深受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从医学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及焦点小组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污名化所造成的排斥、隔离与自我身份认同挣扎,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燕 梁海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12期 3080-3084页ISTICPKUCA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等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 但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都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与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我国则是处于"未富先老" 的滞后状态. 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当前及将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远航 吴群红 等 《中国医院管理》 2017年37卷1期 62-65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医患信任危机的多维影响因素与解决策略.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查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寻找对医患关系信任构成重要影响的潜在公因子,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成因.结果 医疗服务因子、医疗纠纷调解与行业监管因子、社会制度因素及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露 常璇 等 《中国卫生经济》 2015年34卷5期 12-13页ISTICPKU
【摘要】 在明确全民免费医疗概念、目标、基本原则和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分析探讨我国实施全民免费医疗的可行性.通过对我国社会制度及福利性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系列政策机制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了我国实施全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健 胡娟娟 等 《护理学杂志》 2015年30卷7期 82-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事件对护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待继续“助人”的观点与态度.方法 针对一起恶性护生被害事件,对25名护生进行质性研究分析,采用半结构性访谈了解该事件发生后对护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事件、“助人观”的认知,并促使其进行反思.结果 恶性护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