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3
- 40
- 9
- 4
- 21
- 4
- 3
- 2
- 1
- 87
- 63
- 27
- 18
- 1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茂柯 唐玉明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3期 858-8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泸州老窖1、50、100和400年窖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浓香型白酒窖泥放线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DGGE图谱显示,除1年样品外,其余窖底泥多样性指数(H)均低于同窖龄窖壁泥,但均匀度指数(EH)较高.不同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元媛 张文学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7年34卷2期 251-2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微生物区系的构成,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类鉴定法,对泸州老窖不同窖龄窖底和窖壁泥样的可培养兼性厌氧细菌进行了分类计数,并初步鉴定到属.平板涂布法计数得出,老窖底样的菌落总数最多,达3.98 ×103 cfu/g泥,新窖壁样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凡舒 王瑞萍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40卷23期 197-205页
【摘要】 为明确湖北省襄阳市古襄阳酒厂新老窖泥的细菌与乳酸菌群落多样性,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对窖泥样品中的总细菌与乳酸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古襄阳新窖与老窖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极大差异,老窖窖泥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更高,可以分为2个菌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梅 黄治国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40卷6期 186-193页
【摘要】 从优质浓香型窖泥中筛选出1株产酯能力相对较高的酵母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单因素结合Design-Expert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 表明,该菌株为异常毕赤酵母,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11%,培养温度3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斌 王海涛 等 《工业微生物》 2013年43卷6期 68-73页ISTICCA
【摘要】 为系统了解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窖泥 中可培养菌株.扩增纯培养细菌的16S rRNA 基因,测序并与EzBioCloud 数据库比对,所有序列已 在GenBank 中注册.结果共从窖泥中筛选出42 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壮 赵慧君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39卷22期 200-207页
【摘要】 浓香型白酒通常采用固态发酵法,使用泥窖发酵,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窖泥中部分微生物进入到白酒糟醅中,在白酒的香型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的解析就显得极为重要.由于传统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依赖于纯培养技术,对于多数营养要求苛刻、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正楷 薛原 《酿酒科技》 2016年6期 65-71页
【摘要】 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16s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多相鉴定方法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分离自泸州老窖180年窖池的1株产己酸菌株(K-2)进行分类鉴定和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K-2菌株能利用D-葡萄糖、甘露醇、菊糖、L-阿拉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玲玲 王媚 等 《中国酿造》 2016年35卷4期 42-46页
【摘要】 为高效地获得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窖泥和黄水中的微生物总DNA以更好地分析其过程中微生物区系,该文设计了4种不同的总DNA提取方法,分别提取了泸州某知名浓香型白酒企业黄水和窖泥的DNA,并用紫外吸收和PCR-DGGE方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所获得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特 宋连宝 等 《食品科学》 2016年37卷7期 146-151页
【摘要】 从优质白酒窖泥中分离筛选出8株高产蛋白酶的兼性厌氧细菌,通过测定内肽酶、氨肽酶、羧肽酶酶活力,最终筛选出3株3种蛋白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HDS4、HDS6、HDS8,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确定3株菌分别为枯草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彩梅 何安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年37卷20期 17-19页
【摘要】 对某新建浓香型酒厂的外土壤、封窖泥、封糟黄泥、封好一段时间的黄泥、上层窖泥、中层窖泥、下层窖泥、酒醅、酒糟和窖糟进行研究,分别测定了水分及挥发物含量、pH值、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腐殖质等主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窖泥水分含量低于标准酒厂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艳 朱晓宇 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3卷3期 645-651页
【摘要】 窖泥微生物对浓香型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25年窖龄的窖泥中,分离得到54株功能微生物,并对其中一株新的产丁酸菌株BTY6进行了多相分类学研究.该菌株为严格厌氧,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形成,菌体呈短杆状.该菌株可以利用α-D-葡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春涛 刘超 等 《酿酒科技》 2016年10期 40-44页
【摘要】 窖泥变质是北方酒厂面临的重大难题,通过直接提取窖泥真菌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扩增18S rDNA并构建基因文库,分析窖泥变质前后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变质前基因序列数为9737条,归为2个门,优势真菌主要为:小囊菌属(74.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春涛 刘超 等 《酿酒科技》 2016年5期 61-64页
【摘要】 通过提取窖泥细菌总DNA,扩增16S rDNA构建基因文库,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窖泥变质前后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窖泥变质前后细菌群落存在较大差异,共检测出16个门、174个种属。选取优势种属进行比较,窖泥变质前优势菌属为:动球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梅 赵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11期 177-181页
【摘要】 从优质白酒窖泥中分离筛选出13株产淀粉酶的兼性厌氧细菌,通过测定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脱支酶酶活力,最终筛选出一株生产4种淀粉酶活力均相对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祥勇 董雅舒 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1卷6期 1297-1302页
【摘要】 本研究直接提取5、10、20、50年窖泥细菌总DNA,扩增16S rDNA并构建克隆文库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增加,细菌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先增加后略有下降最后回升稳定的趋势;198个阳性克隆子划分成43个分类操作单位(OT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光斌 罗惠波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17期 176-181页
【摘要】 通过构建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浓香型白酒成熟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多达34个OTUs.主要分布于14科以及2个科级分类地位未知的梭菌纲和拟杆菌纲类群内,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森 李林光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21期 221-226页
【摘要】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上、中、底三层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窖池不同层面的窖泥中细菌类群及数量的差异性较大.其中,优势菌群Clostnidium diolis及Lact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跃 张文学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11期 177-181页
【摘要】 提取20、50、150a窖龄窖泥样品总DNA,构建窖泥细菌16S rDNA文库,经过16S rDNA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对不同窖龄窖泥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98个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长青 杨秦欢 等 《生物技术进展》 2012年02卷3期 212-216页
【摘要】 通过测定10口白酒窖池中窖泥的感官指标和理化、微生物指标(水分、腐殖质、有效磷、氨态氮、pH、细菌总数、芽孢杆菌数和钙含量),并将各窖泥的感观指标评定总分和理化、微生物指标评定总分相加,得到窖泥样品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结果显示6号和2号窖泥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