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9
- 12
- 5
- 4
- 1
- 28
- 12
- 9
- 6
- 4
- 12
- 10
- 10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向阳 吕美峰 等 《生物学杂志》 2011年28卷3期 46-49,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絮凝剂加入酵母溶液中,使酵母絮凝成颗粒以此作为固定化酵母进行戊糖发酵.研究了常见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和乳酸等)对絮凝酵母发酵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g/L木糖发酵液中,经过24h发酵,木糖利用率达94.6%,当分别添加抑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江龙 孜力汗 等 《微生物学报》 2004年44卷1期 93-9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法对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中絮凝酵母SPSC01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各因素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综合调优,获得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通气量0.714vvm;培养基组成为: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糖化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桂红 赵心清 等 《化工学报》 2012年63卷6期 1823-1829页
【摘要】 研究了锌离子对絮凝酵母SPSC01乙酸胁迫条件下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的锌离子可以缓解乙酸对自絮凝酵母生长的抑制,进而缩短其发酵周期;其中添加0.03 g·L-1锌离子对乙酸胁迫下细胞活性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可使15 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杰 王志存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1年27卷1期 52-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絮凝酵母SPSC0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融合菌株,用其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Cr(Ⅵ),可以大大降低生物吸附的固液分离成本.为了探讨S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娟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9卷2期 11-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粟酒裂殖酵母中PPR蛋白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RNA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pr基因的缺失会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ppr5除外).旨在揭示粟酒裂殖酵母中ppr基因缺失引起细胞絮凝的机制.利用含有半乳糖的培养基分别培养WT、Δppr3、Δppr4、Δ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钦 张伟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年28卷12期 116-1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表达系统是一种固定化表达异源蛋白质的真核展示系统,即把异源靶蛋白基因序列与特定的载体基因序列融合后导入酵母细胞,利用酿酒酵母细胞内蛋白转运到膜表面的机制(GPI锚定)使靶蛋白定位于酵母细胞表面并进行表达.它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娟娟 赵心清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24卷2期 309-3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激光聚焦反射式颗粒测量系统,通过调节不同的搅拌速率,得到了分批补料培养条件下粒度分布不同的四个絮凝酵母 SPSC01 颗粒群体,进而对絮凝颗粒群体分布对乙醇耐受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经过 6h、20%乙醇的冲击,颗粒粒度为 100、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博 葛旭萌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6年22卷5期 816-8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模拟现有酒精发酵行业普遍采用的多级发酵罐串联系统,建立了一套由三级串联操作的搅拌式发酵罐和两个沉降罐组成的反应器系统,以脱胚脱皮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发酵底物,培养基初始还原糖浓度为220g/L,添加(NH4)2HPO4 1.5g/L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琳 贺鹏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5年21卷1期 167-1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强絮凝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BXL-1D菌株中用PCR方法扩增到絮凝基因(Flocculation gene,FLO1),构建以絮凝基因作选择标记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用该载体表达Bacillus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正 孜力汗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5年21卷4期 628-6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一套四级串联悬浮床生物反应器系统中,以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粉糖化液为底物,进行了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每隔5 d将从末级反应器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得到的废糟液直接用于玉米粉调浆制糖.系统连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铁军 赵心清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5年21卷1期 113-11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建立了一套由四级磁力搅拌发酵罐串联组成、总有效容积4000mL的小型组合生物反应器系统,其中一级罐作为种子培养罐.以脱胚脱皮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底物,进行了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的研究.种子罐培养基还原糖浓度为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秀 何秀萍 等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3期 474-4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初筛、单倍体分离、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及杂交等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株具有高生物量、耐高糖、强絮凝性能的优良酿酒酵母(面包酵母)三倍体菌株ZLFH-121,其生物量分别为原始亲株BL68、BL92、L77的1.22、1.33与1.83倍;絮凝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纯铿 白凤武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3年19卷6期 715-71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长阶段和冲击阶段均添加1.64 mmol/L Ca2+能显著提高自絮凝颗粒酵母于30℃在20%(V/V)酒精冲击下的存活率,经过9 h冲击,对照组的存活率为0,而添加Ca2+试验组的存活率为50.0%,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的Ca2+能显著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秀 何秀萍 等 《微生物学报》 2003年43卷5期 659-6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初筛、单倍体分离、DES诱变、絮凝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杂交等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高生物量、耐高糖、强絮凝的优良面包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ZLTH-58(MATa/α,leu,FLO1).菌株ZLTH-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文洁 何秀萍 等 《微生物学报》 2002年42卷1期 110-1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在发酵工业中,酵母菌细胞的絮凝能力是评价菌种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絮凝能力的细胞之间能够相互聚集形成絮凝颗粒并沉淀,从而有利于与发酵液的分离,可大大简化后处理工艺.近年来,国外有关学者对酵母菌絮凝机理及其分子遗传学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传斌 白凤武 等 《微生物学报》 2001年41卷3期 367-3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四釜串联气升环流悬浮床生物反应器系统中,进行了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的研究.以CO2为驱动动力,发酵液液蒸馏废液全循环,稀释率为0.2/h.发酵成熟醑酒精平均浓度为96.6g/L,残余还原糖和总糖分别为1.2g/L和4.1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悦 周祥山 等 《微生物学报》 2000年40卷2期 198-2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木薯粉糖化液为发酵底物,在总发酵体积(有效)为1.5L的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对一株粟酒裂殖酵母变异株进行一级和二级连续发酵研究.结果表明,二级连续发酵系统可明显改善一级系统的不足,并取得了平均流加糖液浓度150g/L,发酵强度为9.7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侠 白凤武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年5卷5期 533-5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底物,采用酵母细胞自絮凝形成颗粒作为细胞固定化方法在有效容积1.5 L小型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酒精精馏废液循环比条件下的连续发酵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酒精精馏废液"全循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产生了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子非 王筱瑜 等 《食品工业科技》 2019年40卷11期 147-151,160页
【摘要】 通过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平板涂布、分离,在自然发酵甘薯酸浆中纯化筛选出一株具有促进副干酪乳杆菌L1絮凝淀粉的酵母菌,根据个体、群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26S rDNA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鉴定该酵母菌为季也蒙氏毕赤酵母(Meyeroz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庭欣月 夏祥 等 《南方农业》 2018年12卷21期 141-142页
【摘要】 从藻水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2.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絮凝剂量、藻液pH和金属盐离子等,选择葡萄糖作为碳源,0.5 g·L-1尿素和0.5 g·L-1酵母膏组合作为氮源,培养温度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