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1
- 4
- 1
- 1
- 1
- 1
- 5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丽杰 王志存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1年27卷1期 52-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絮凝酵母SPSC0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融合菌株,用其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Cr(Ⅵ),可以大大降低生物吸附的固液分离成本.为了探讨S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中贯 周波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35卷3期 522-5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温高浓发酵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啤酒生产技术,它为啤酒生产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发酵结束后酵母絮凝性下降、高级醇生成量过高等系列问题.为提高高温高浓发酵条件下酿酒酵母的絮凝性同时降低高级醇的合成能力,首先构建了以酿酒酵母BAT2基因为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昭励 程艳飞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5年31卷2期 231-2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乙酸是生物质乙醇发酵过程中酵母细胞面临的重要抑制剂之一,对细胞生长及发酵性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增强酵母菌对乙酸胁迫的耐受性对提高乙醇产率具有重要意义.用分别带有完整絮凝基因FLO1及其重复序列单元C发生缺失的衍生基因FLO1c的重组表达质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孜力汗 刘晨光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4年30卷2期 310-3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丙酸是以玉米为原料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系统废糟液全循环过程中积累的主要抑制物.基于丙酸对酵母细胞抑制机理,开发了3种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乙醇连续发酵工艺策略.首先根据高温导致丙酸生成的现象,去除了物料灭菌环节,使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降低,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文涛 杨迪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3年40卷12期 2189-21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连续传代过程中酵母菌的生理性质和细胞壁蛋白的观察与检测,分析复制衰老过程中酵母菌絮凝变化的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双向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连续传代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随着酵母菌传代次数的增加,双向电泳图谱上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峰 郭雪娜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3年29卷7期 871-8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存在于酵母菌细胞表面的絮凝蛋白与邻近细胞表面寡聚甘露糖链相互作用,从而使细胞相互聚集形成细胞团的生理过程称为酵母菌絮凝.编码絮凝蛋白的基因中存在大量衔接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变化不但使酵母菌呈现出絮凝特性的多样性,而且由重复序列驱动的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晶晶 段学辉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3年33卷7期 57-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稻草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对白腐菌(White-rot fungi) NS75、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S83和絮凝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P5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实验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峰 杜昭励 等 《微生物学报》 2013年53卷12期 1276-12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絮凝基因FLO1中靠近3'端重复DNA序列缺失对絮凝蛋白Flo1功能的影响,为遗传稳定的最小絮凝功能基因的构建及酵母菌絮凝特性的可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融合PCR的方法得到FLO1内靠近3'端重复DNA序列B、C和D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琦 岳峰 等 《微生物学报》 2012年52卷11期 1360-13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了解絮凝基因FLO1中重复DNA序列A对酵母菌絮凝能力及其遗传稳定性的影响,为构建遗传性能稳定、工业应用前景优良的最小絮凝功能基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融合PCR方法构建了FLO1中全部重复DNA序列A发生缺失的衍生基因FLO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贝 赵心清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0年26卷7期 1014-10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提高生物能源生产菌株对各种胁迫因素的耐受性对于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和高效生产生物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可揭示影响其耐受性的关键基因,并通过代谢工程操作定向提高酵母菌的乙醇耐受性,从而提高燃料乙醇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 自絮凝酵母;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1;绿色荧光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孜力汗 张春明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0年26卷7期 1019-10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旨在研究废糟液直接全循环对絮凝酵母乙醇发酵、糖酵解关键酶以及细胞组成的影响.在一有效容积1.5 L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使用葡萄糖为220 g/L,添加8 g/L酵母粉和6 g/L蛋白胨的培养基,以0.04 h-1的稀释率进行自絮凝颗粒酵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凡 葛旭萌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9年25卷9期 1329-133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发酵性能优良的自絮凝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lo,研究开发了重复批次高浓度乙醇发酵系统,以节省下游加工过程的能耗.在终点乙醇浓度达到120 g/L左右的条件下,发酵系统的乙醇生产强度达到8.2 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杰 王昌科 等 《生物技术》 2014年24卷3期 82-8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步骤复杂、环境污染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探索干酵母中海藻糖的高效提取纯化新工艺.方法: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氧化钙浓度为考察因素,以海藻糖浓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海藻糖的干酵母热纯水提取工艺.以硫酸锌为絮凝基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娥娥 常琦 等 《微生物学报》 2012年52卷1期 69-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了解絮凝基因FLO1中重复DNA序列B和D对絮凝蛋白Flo1p功能的影响,为构建遗传稳定的最小絮凝功能基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分别克隆到完整的絮凝基因FEO1、重复DNA序列B和D分别缺失的衍生基因FL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贺雷雨 导师:白凤武 赵心清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化工(博士) 2012年
【摘要】 酵母絮凝沉降是一种高效简便的固液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能够节约离心机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能耗.此外,酵母细胞从微米尺度游离细胞絮凝形成适宜尺度的颗粒细胞后,能够在发酵罐中实现自固定化,不仅可以提高发酵系统的细胞密度和设备生产强度,而且细胞絮凝这...
【关键词】 絮凝酵母SPSCO1 ; 乙醇发酵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苟敏 杨白雪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6年32卷11期 115-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高效乙醇生产菌株,以絮凝性酿酒酵母 RHZ-1及耐酸耐温酿酒酵母 SEB2为亲本,通过紫外诱变获得营养缺陷型标记菌株,并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耐酸絮凝性酿酒酵母。通过对融合子的筛选获得一株优秀的耐酸絮凝性酿酒酵母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海丽 陈官芝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44卷9期 650-6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念珠菌黏附性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8株念珠菌和1株酿酒酵母均分别在YPD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絮凝沉淀和黏附现象,进一步在96孔微量培养皿中建立生物膜模型,测定生物膜的生长动力学变化。结果 9株菌株均具有絮凝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兆慧 常燕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年27卷2期 153-155页ISTICCA
【摘要】 为从污泥中分离絮凝活性较高的霉菌菌株,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絮凝条件.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获得目的 菌株,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其培养条件、絮凝条件和絮凝活性.结果 显示,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M3,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