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7
- 6
- 3
- 44
- 18
- 9
- 8
- 6
- 11
- 9
- 9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薪 熊丽丹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24年33卷6期 189-192页ISTICCA
【摘要】 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给药方法,透皮给药可以克服传统注射给药引起的不适、经肝脏代谢的首过消除效应等弊端,具有方便、安全、无痛等优势.近年来,随着经皮渗透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透皮技术的更新迭代,各种经皮局部麻醉制剂与透皮给药方式层出不穷.本文主要概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焕 王勇 等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20卷1期 82-86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联合药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复发肺结核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抗结核...
【关键词】 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药物治疗;肺结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楠 张宇佳 等 《医药导报》 2017年36卷z1期 62-66页ISTICPKUCA
【摘要】 经皮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方式,具有其他给药途径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以及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屏障,很多药物需要通过各种促渗手段才能通过经皮给药途径吸收.细胞穿透肽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短肽,已被证明能够促进小分子、多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美红 张浩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25年40卷1期 49-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参黄散配伍丁香前后各有效成分的局部药动学.方法 采用UPLC-MS/MS法,将线性微透析探针植入术后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的皮下组织进行采样,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大黄酸、厚朴酚、吴茱萸碱、柚皮苷在皮肤中的相对损失率;动态监测4种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毅 周冠怀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3年8卷5期 522-5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乙醇对丁卡因凝胶透皮和局麻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配制含20%和70%乙醇的丁卡因(4%,w/w)凝胶.采用Franz扩散小池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小鼠离体皮肤渗透试验;用Von Frey镇痛试验考察丁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开 廖丰蕴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4卷12期 21-24,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蛇床子素在体皮肤微透析采样方法,研究蛇床子软膏在SD大鼠体内的局部药动学.方法 采用浓差法考察浓度、流速对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减量法研究探针的体内回收率稳定性.SD大鼠植入皮肤探针后将蛇床子软膏涂敷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测定微透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锐 陈素丽 等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20卷10期 1761-176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电导仪经皮药物透入治疗初治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 方法 将我院100 例初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超声药透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50 例,单纯化疗组采用HRZE常规抗结核治疗,超声药透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超声电导...
【关键词】 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初治肺结核;空洞、化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月芬 朱全刚 等 《药学实践杂志》 2014年6期 444-447页ISTIC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研究黄芩苷凝胶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MS/MS联用技术测定大鼠皮肤微透析液中黄芩苷的浓度。 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皮肤微透析预处理,然后将黄芩苷凝胶涂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收集皮肤微透析液样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建芳 罗华菲 等 《世界临床药物》 2012年33卷8期 496-502页ISTICCA
【摘要】 现代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内涵和应用范围已突破传统的皮肤用药,它包括透皮给药系统(TDDS)和皮肤局部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或皮肤局部疾病.本文按剂型特点综述近年国外上市的多种经皮给药制剂产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虹 祁长敏 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08卷5期 83-84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低频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和镇痛泵经静脉给药治疗伤口疼痛的疗效.方法 27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治疗组采用低频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入含止痛药的凝胶贴片作为耦合剂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2次,3天为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昌凤 肖静蓉 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07卷23期 32-34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和口服药物治疗下肢肿痛产生不同疗效的观察.方法:136例下肢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入含止痛消肿型的凝胶贴片作为耦合剂治疗,每次30 min,每天2次,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阳 邓爱花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236-237页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0例,A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胸腔内注药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评估三种治疗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悦婷 黄飞龙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年31卷9期 623-6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高乌甲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高乌甲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同时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国志 翁春晓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年29卷7期 483-48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凝胶贴片注入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药物,对照组的凝胶贴片则注入生理盐水,超声电导治疗每次持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丽 徐晖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9年26卷4期 265-269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制备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以吡罗昔康为模型药物,评价其体外性能并考察其局部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椎-板模型流变仪测定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的流变学参数,Franz扩散池法测试其体外释放和经皮通透性,考察大鼠局部给药的局部组织分布.结果...
【关键词】 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流变学;药物体外释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宁 高洪波 等 《赤子》 2017年10期 154页
【摘要】 目的:总结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高乌甲素)治疗和护理的疗效.方法: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消除患者的焦虑心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将60例骨关节炎患者给予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关言 导师:汪晴 大连理工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丁卡因是一种Na+阻滞剂,属于强效的局部麻醉药,主要用来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目前该药物的临床使用剂型有注射剂和凝胶剂。疼痛是一种顽固且广泛存在的医学问题,医院和社会中普遍存在,减轻疼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目标。调查显示,疼痛限制了患者的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娟 导师:吴磊 南昌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统计(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波辅助治疗粘连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疗效。
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粘连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声波经皮透药治疗方案,利福平(R):0.45g1次/日、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旎彦 导师:何纯莲 湖南师范大学 药学 生药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
吴茱萸提取物是一种有效的多靶点镇痛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吴茱萸碱(EVO)和吴茱萸次碱(RUT),然而,其口服给药易引起头痛、剧烈腹痛、视物不清等多种不良反应。局部外用制剂能减少系统毒副作用。本课题前期已将吴茱萸提取物制备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Zhang Yong-Tai "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2013年
【摘要】 本研究以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为载体,构建了乌头碱新型经皮给药系统,以增强药物经皮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采用微乳法制备SLN,所考察的SLN处方对乌头碱的包封率均高于85%,且随乳化剂与油相内核的用量增加而上升,平均粒径也随油相内核增加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