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9
- 2
- 22
- 13
- 9
- 9
- 2
- 48
- 11
- 11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振良 翟波 等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44卷1期 71-73页CA
【摘要】 目的 关于超声与射线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和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对室间隔缺损的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140例VS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甲组(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53例、乙组(射线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荣生 邓盛 等 《广西医学》 2020年42卷11期 1347-13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勤 高雷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7卷7期 699-7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方位应用价值.方法: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实施室间隔缺损患儿44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切面评估室间隔缺损大小、位置、类型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娟 吴亚丽 等 《养生保健指南》 2020年32期 156-15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选取在本院行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封堵术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车轰 周汝元 等 《安徽医学》 2018年39卷7期 804-80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子娟 刘迎春 等 《安徽医药》 2017年21卷5期 960-9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效果,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8月开展的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外科封堵术治疗的13例手术作为观察组.以抽样随机方法选择同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栋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48卷6期 173-174页
【摘要】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76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施行改良缝合...
【关键词】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心动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阳春 肖纯 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1卷11期 48-5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食管或经胸介入封堵与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50例小儿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A组(24例)和B组(26例).A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文海 王清木 等 《中外医疗》 2017年36卷12期 1-3,1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培霞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36期 165-165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了15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手术后患者儿的护理体会。术前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1卷9期 181-182,185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玲 《中外医疗》 2013年32卷18期 82,8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2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应用食管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该组21例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年2期 308-309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98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体会.术前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且有效缩短了平均住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恩伟 张凤伟 等 《微创医学》 2011年06卷2期 159-159页
【摘要】 <篇首>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以往主要采取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修补,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刀口长、需要体外循环、风险大、住院时间长等缺点.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丽斯 导师:汤庆 广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术前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瘤样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的手术效果,为优化膜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勤 导师:杨一峰 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心胸外科)(博士) 2011年
【摘要】 超声心动图技术,含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具有无创、简便、测量准确、可重复进行、无放射性损伤、可实时清晰显示心脏大血管内部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等优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诊断工具。先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广玉 刘若凡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42卷8期 1263-126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方法、疗效等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9年9月,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封堵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24例.14例ASD采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愉 吴世群 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10卷4期 296-29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小切口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84例患者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术中操作引导方式分为两组.超声组(n=147)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顺民 徐志伟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3卷1期 62-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通过微创手术经心室行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伞片封堵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对48例膜部VSD患儿采用胸下小切口经心室途径封堵治疗.患儿均为膜周限制性VSD,VSD基底部直径2~9 mm;伞腰直径4 ~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