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597
- 930
- 418
- 151
- 16
- 1629
- 888
- 731
- 639
- 403
- 933
- 838
- 556
- 489
- 47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丁子桐 熊海霞 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年29卷4期 28-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和湿热痹病/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在此基础上复加寒湿、湿热刺激建立寒湿痹及湿热痹病证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旺建伟 张秋樾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年32卷9期 1198-12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中医药研究比较理想的技术平台。目前,诸多学者在现代医学疾病动物模型基础上结合病因制作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了适宜的相应的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模型,体现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辩证优势,促进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但仍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芳国 张世鹰 等 《中成药》 2016年38卷7期 1618-16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以人为本”的诊疗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此理论其用于流感动物模型建立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阳 许良葵 等 《中国药房》 2015年28期 3915-39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尼索地平控释贴剂(NCRP)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将SHR随机分为贴剂(NCRP)组和片剂(尼索地平片)组,每组6只,植入微透析探针,按尼索地平计每只给药5 mg。收集给药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彦楠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年2期 146-1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促胰岛素是一类在食物刺激下由肠道L细胞分泌并能促使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可以为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治疗和...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红宇 王永庆 等 《医药导报》 2014年6期 699-7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应用药动学与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研究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动学与药效学过程。方法给10例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雷贝拉唑2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雷贝拉唑浓度,DAS 2.0版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同时监测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欣怡 陈渊成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2年43卷3期 260-2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
【关键词】 丹酚酸A;同型半胱氨酸;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乐 狄留庆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年14卷4期 1824-183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勋 李欣志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14期 1772-17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性研究,结合有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文献研究,分析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概念,并对其町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提倡用临床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科学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并对病证结合模型动物进行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琨 陈渊成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8年39卷5期 422-4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 ms/(kg·day)、8 mS/(...
【关键词】 替米沙坦;胰岛素抵抗;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束云 李连达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年24卷11期 1405-14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耀 马纪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5年21卷6期 717-7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很多越冬的生物会产生抗冻蛋白,这些抗冻蛋白能够吸附到冰晶的表面改变冰晶形态并抑制冰晶的生长.抗冻蛋白在很多生物体内都被发现,不同的抗冻蛋白结构差异非常大.目前的一些研究揭示了几种抗冻蛋白的结构,并提出了抗冻蛋白与冰晶的结合模型,但是还没有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琼 冬雪川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4年39卷5期 366-3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Beagle犬体内蝙蝠葛苏林碱(DS)和蝙蝠葛碱(Dau)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通过测定给药后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并以给药后的Q-Tc间期延长率作为效应指标,采用Sheiner等提出的PK-PD结合模型...
【关键词】 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立群 俞卫锋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23卷6期 624-6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曲马朵在小鼠体内镇痛作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药效-药代结合模型,以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反应次数为镇痛效应指标,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及不同给药剂量下的镇痛百分率,测定时-效、量-效关系,进一步求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军 孙苗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0年16卷1期 36-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SGI图形工作站上,用同源蛋白结构预测的方法,建立了2株中和性抗hTNFa小鼠单抗(1G3E6,3F6A10)可变区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在实验研究2株单抗表位特异性的基础上,根据2株单抗与hTNFa分子表面的形状、静电性、疏水性、氢键等性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冠成 陈光耀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8卷5期 88-92页ISTICCA
【摘要】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实验研究中,复制接近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变化,当前的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疾病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模型两大类.疾病模型主要包括胶原诱导性模型、佐剂性模型、卵清蛋白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若煜 葛金文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1期 116-119页PKUCSCDCA
【摘要】 从系统和数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同、异、反现象及其内在本质,具体地采用集对分析的同异反系统理论和联系数,就中西医结合的同、异、反建立同异反系统学模型,借助模型来探索中西医结合中的同异反时空展开,在同异反时空展开过程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郎海燕 褚雨霆 等 《中医药信息》 2017年34卷1期 39-4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非附加条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批ITP模型小鼠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按照病证结合模型辨识标准,评估注射APS的被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洁 曹泽标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23卷6期 16-1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前,“病证结合”理论已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该理论,采用复合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宏观表征上要求突出“病”与“证”两者的特点,同时结合微观生物学指标及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但该病证结合模型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春荣 《医学综述》 2016年22卷14期 2806-2809页ISTICCA
【摘要】 病证结合模型是中医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素材,只有复制出满意的病证结合模型,才能使研究更深入.历来中西医研究者一直在努力制造出更贴近人类疾病的模型,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日新月异,因此始终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