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4
- 14
- 13
- 53
- 27
- 10
- 8
- 7
- 92
- 52
- 24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江蒙喜 甘戈 《中国医院管理》 2025年9期 36-39页ISTICPKU
【摘要】 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不仅仅给公立医院组织引入负熵,有可能加剧当前熵增.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的不同组合对总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诊疗技术提升和管理变革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会改善医院组织的技术负熵和管理负熵,但同时可能增加组织复杂性,导致信息传递低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佳伟 张翔 等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9年12卷8期 10-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是由多要素、多系统、多层次的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耗散结构,需要不断地对网络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应对医疗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新时代社会矛盾不断变化,从而满足县域内广大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本文针对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耗散结构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婷婷 李红梅 等 《护理研究》 2013年27卷33期 3819-3821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索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逻辑分析法、理论构建法,将耗散结构理论运用于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探讨其对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结果]外科护理学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龙 郁毅刚 等 《医学与哲学》 2013年34卷18期 81-83页ISTICPKU
【摘要】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机体的病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颅脑自身和全身周围系统的紊乱,主要内容涉及脑神经元兴奋氨基酸、氧自由基、炎症反应、缺血缺氧、脑代谢改变等损伤,以及脑组织水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Dianah Rodrigues 高音 等 《医学与哲学》 2008年29卷5期 56-57页ISTICPKU
【摘要】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概念来分析中医对病情的描述、诊断及治疗方法.先用伯纳德(Bénard)涡流概念来说明自组织耗散结构一般性质.再通过一个病案表明自组织概念与中医诊疗手段的一致性.自组织概念为研究中医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行邈 胡化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9期 1899-19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但二者在基本思想认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中医理论的有关论述,从耗散结构理论关于"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非平衡性"、"系统的涨落"、"系统的非线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两种理论的相似性,由此进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际 刘立萍 等 《医学与哲学》 2008年29卷1期 27-28,31页ISTICPKU
【摘要】 阐述了循证医学的理论核心--最佳证据实质是一种默会知识,并指出应当把最佳证据视为一种默会知识,循证医学就会形成一种耗散结构.提出利用耗散结构理论显化默会知识寻找最佳证据的动力学规律和方法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萍芬 岳小欣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11卷39期 7999-8001页ISTICPKUCA
【摘要】 耗散结构结论内容为一个开放体系在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时,一旦体系的某个参量达到一定阈值后,通过涨落就可以使体系发生突变,从无序走向有序,产生化学振荡一类的自组织现象.由于人体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复杂的耗散结构,所以耗散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寿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0期 3454-3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莫高窟园林用水的调查,发现平均灌溉量为8366mm,远高于敦煌农田的灌水量2250mm,并且全部通过土壤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耗散掉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实际用水量很高的地方,它仍然表现为缺水的悖逆现象.而且也远大于以水面为基础当地的耗散量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爱琴 刘绍光 《医学与哲学》 2005年26卷22期 37-39页ISTICPKU
【摘要】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说明机体和细胞都具有耗散结构,从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细胞与机体的关系两个层次阐明了妇科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为妇科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虹 王炜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6期 1073-10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通过对桃核(仁)承气汤的临床应用与熵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发现了中医学中有许多证治理论和治疗方法,都与耗散结构理论有直接的联系,提出运用科学哲学之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中医药学,必将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将中医药研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道明 《医学与哲学》 2005年26卷22期 35-37页ISTICPKU
【摘要】 从耗散结构的由来及其广义性出发,解析耗散结构与现代医学诊断学的内在联系,探索耗散结构下现代医学诊断学的基本思路与方向.重点阐述耗散结构对现代诊断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最后强调了耗散结构理论指导下临床诊断的科学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海涛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12期 2096-20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拟从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来探讨其与中医学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声闳 陈静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4期 410-411,4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指出,研究经络的方法必须更新.分维学说认为,人体内的实物只能填充2.7维左右,剩下的0.3维左右为间隙维网络.这个网络本身就是经络的解剖定位.与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从为用"的"以无为有"的定位方法论相一致.细胞外间质即经络物质.十二经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炜 严火其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16卷4期 365-367页PKUCSCDCA
【摘要】 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中,均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文章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的把握,提出中西医结合教学要以开放系统作为基本出发点,以远离平衡态来增加教学的活力,以非线性作用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托,以涨落来触发教学的突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晓 张怡 等 《陕西中医》 2014年10期 1383-1385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是造成脾胃疾病的重要因素,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述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关报道少之又少。本文试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从生理、病理和治法三方面论述饮食与脾胃疾病关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珺 毛翔 《吉林中医药》 2013年33卷12期 1193-1195页ISTIC
【摘要】 对《黄帝内经》中经络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人体经络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经络是阴气物质和阳气物质交换的一个特定生命系统.经络实质是储备生命气化能量的聚变反应与调控系统,不仅要从自然界不断进行阳气物质能量信息的摄纳,而且还要依赖机体五脏六腑系统的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珈铭 李炜弘 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13-14页ISTIC
【摘要】 “暝眩”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书经》里,认为服药达不到瞑眩反应程度,严重的疾病是得不到治愈的。历代的医书医案里,记载了许多服药或接受其它治疗后而出现的暝眩反应,随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的实例。我们尝试用耗散结构、熵以及自组织理论对暝眩反应进行阐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荣 冯玉广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年29卷4期 3566-3568,3583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它是制约临床治疗效果的一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诠释肿瘤转移的机制对于治疗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
【关键词】 肿瘤转移;耗散结构;Schl(o)gl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栋博 杨呈兰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5年22卷1期 38-41页ISTIC
【摘要】 论述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深入分析骨髓移植对机体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剖析在更深层面上耗散结构作为开放系统进行物质与能量吸收和交换的含义,提出在一定条件下相似耗散结构之间可以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