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1
- 24
- 2
- 5
- 5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职玉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卷3期 65-67页
【摘要】 夏季体内阳气相对不足,饮入大量冰冻饮品,寒饮犯胃,胃气上逆,较轻的会出现呃逆不止,心下痞硬,即旋覆代赭汤证;若损伤胃阳,水饮内停,会出现胃脘部痞闷,有振水音,四肢厥冷、下利的茯苓甘草汤证;或出现寒饮停聚、胃中虚寒,以吐涎沫、头痛为主症的吴茱...
【中文期刊】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4期 318-319页 ISTIC
【摘要】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中文期刊】 凌晓华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4期 480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反胃属于胃部病变,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见呕吐;病机为脾胃虚寒,胃阳不足,难于腐熟,食入不化所致,表现为食饮入胃,滞停胃中,良久尽吐而出,吐后转舒.古人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笔者曾接诊一位因纳差2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周入院的中...
【中文期刊】 付强 赵为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1卷2期 223-225页 ISTIC
【摘要】 饥不欲食以胃为主,与心、肝胆、肾有关,病机关键可分为虚实两端.实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虚为胃阳不足,气不消谷.证治分类为阳明热郁证,厥阴肝热证,湿阻中焦证(痰湿中阻证、湿热中阻证),肝胃不和证,胃阳虚证,胆火犯胃证,心肾不交证;分别选用栀子...
【中文期刊】 张鑫 《吉林中医药》 2010年30卷9期 799-800页 ISTIC
【摘要】 <伤寒杂病论>中的"苓桂"四方,均为治疗阳虚水停的要方,但四者病位支孙尽相同,苓桂甘枣汤善治上焦心阳不足,下焦水饮停留的欲作奔豚症,苓桂五味甘草汤专治上焦水饮壅肺,下焦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证,苓桂术甘汤尤治中焦脾阳不足,水停心下中焦的痰饮病,...
【中文期刊】 连建伟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28卷6期 74-75页 ISTIC
【摘要】 <篇首> 11 半夏干姜散原文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者.半夏、干姜等分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方议 "干呕吐逆,吐涎沫",乃胃阳不足,寒饮内聚所致.半夏干姜散即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盖小半夏汤目的在于止呕散饮,故用...
【中文期刊】 刘晶 吴晓燕 等 《吉林中医药》 2002年22卷1期 41页 ISTIC
【摘要】 <篇首>1997年~2001年笔者用沉香粉吸入法治疗呃逆36例,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7年~2001年我院住院病人出现呃逆36人,男26例,女10例,年龄56~82岁,平均67.8岁,其中气机郁滞12例,脾胃阳...
【中文期刊】 王新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卷13期 122-123,134页
【摘要】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能,用治寒热错杂痞证.该方为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剂.在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寒为胃阳不足,热为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虚为脾气虚、胃阳弱,实为...
【中文期刊】 于苏平 李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年1卷2期 109-113页
【摘要】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辩证论治、病因、病机,西医病因研究、基础研究等方法,将小儿厌食症分为食滞内阻、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气虚、肝气郁结、虫积伤脾6型.治疗上中医采用针灸治疗、穴位贴敷及注射、推拿疗法、中草药专...
【中文期刊】 林超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08卷35期 314-315页
【摘要】 <篇首>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内经>首先提出为中上二焦病.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胃为气逆为哕……".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
【中文期刊】 冯梦函 刘巧玲 等 《江苏中医药》 2022年54卷10期 70-73页 ISTICCA
【摘要】 《金匮要略》中有关手足症状的描述主要包括手足冷、手足热、手足不仁等.手足冷多因阳气虚损或阳气周流不畅导致,其中阳气虚损包括局部卫阳不足、一过性阳气虚损、脾胃阳虚、肾阳亏虚等,阳气周流不畅包括体表卫阳周流不畅和体内阳气周流不畅;手足热多由局部...
【中文期刊】 童永超 《陕西中医》 2011年32卷9期 1249-1249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理中汤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人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补气,干姜温中祛寒,甘草和中补脾.药仅四味,配伍周到,疗效显著.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经脉未盛,适应能力不足,寒热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
【中文期刊】 刘慧芬 《医药前沿》 2017年7卷16期 183页
【摘要】 纳差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其病因众多,临证时应辨明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临床症状而施治.其常见的病因有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气虚,应相应的予以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的治疗方法,另外还有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