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2
- 7
- 1
- 13
- 6
- 1
- 1
- 22
- 17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莹 李建平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期 64-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5个降水梯度(减少33%降水,减少66%降水,自然降水,增加33%降水,增加66%降水),系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雅芸 隆彦昕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14期 5669-56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理化性质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关系是当前生态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大小胡杨树冠下少有植物生长的区域,测定距离树干不同位置(距离大胡杨树干0-3 m和3-6 m,距离小胡杨树干0-3 m,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忠超 周玉蓉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4期 1537-15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封育14年)、放牧地为对照,开展不同年限(3a、12a、22a)和间距(40 m、6 m、2 m)柠条地(Caraganakorshinskii)灌丛引入过程土壤微生物矿化及对不同水分梯度(自然降雨、前期饱和、持续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子怡 李卓然 等 《生物资源》 2022年44卷3期 275-284页ISTICCA
【摘要】 以了解新疆哈密荒漠地带裸土剖面微生物群落特性、为土壤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目的,运用现场原位采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天山山脉北坡荒漠地带裸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垂向格局及功能特性.PCoA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5 cm)和非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一凡 卢亚静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2期 4011-40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降水作为关键性驱动因子深刻影响着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格局的适应性规律.研究区不同雨量带土壤C、N、P随降水梯度的递减亦呈现递减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华 何明珠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4期 1295-13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典型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遮雨棚和滴灌系统设置5个降水梯度,即极端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对照、增水处理Ⅰ和增水处理Ⅱ,研究了荒漠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微生物碳氮比(MBC/MBN)对季节、降水和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善家 王福祥 等 《土壤学报》 2022年59卷6期 1718-1728页
【摘要】 荒漠土壤中微生物生存适应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揭示干旱区物质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沿河西走廊东南至西北自然降水递减梯度下设置16个样带,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优势菌群与土壤机械组成、养分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秉儒 牛宋芳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4期 9171-9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荒漠草原区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粒径组成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壤粒径对荒漠草原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知之甚少,探讨土壤颗粒组分与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欣玫 左易灵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8期 2855-28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于2015年7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荒漠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阳 刘秉儒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2期 7562-7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宁夏荒漠草原6种地带性优势物种长芒草、蒙古冰草、甘草、牛心朴子、黑沙蒿和苦豆子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物根际养分的富集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应武 保雄伟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1期 185-192页
【摘要】 沙漠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固沙保水、供肥供能是维持生物生长和实现沙漠生态修复的关键.本文研究了以生物质磺酸盐作为新型的沙漠生态修复材料,证明了生物基磺酸钙盐及铵盐具有结皮固沙、保水供肥的显著特点,对植物及土壤微生物快速生长、维持稳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旭东 蒋齐 等 《草业学报》 2021年30卷7期 34-43页
【摘要】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凯 李颖 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8卷4期 43-49页
【摘要】 为了探究内蒙古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灌丛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中间锦鸡儿灌丛内外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群的种群差异,并且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微生物总数表现为细菌>放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冬梅 林占熺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46卷5期 61-65页
【摘要】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子可 左易灵 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40卷3期 65-71页
【摘要】 运用Biolog-ECO方法分析西北荒漠带7个典型样地花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和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由东至西,土壤微生物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即乌海>磴口>安西>民勤>鄂尔多斯>沙坡头>阿拉善,不同样地土壤平均颜色变化...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Biolog-ECO;花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金霞 赵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39卷4期 460-462页
【摘要】 对宁夏荒漠草原5种主要的固沙植物群落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过氧化氧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种群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垂直动态分布明显,微生物总数在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桂玲 胡文革 等 《北方园艺》 2010年7期 1-5页
【摘要】 采用稀释平板记数法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自然荒漠地、人工植被改造地以及二者的过度带3块不同程度盐碱地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地表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漠土壤改造过程中,植物种类增加,植被多样性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萍 吴永胜 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9年38卷2期 213-216页
【摘要】 以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总DNA为材料,分析模板DNA量、Mg2+、引物和dNTP的浓度对16SrDNA-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经系统的优化实验建立了土壤微生物PCR反应体系: 25μL体系中含0.1mmol/L dNTP、2.5mm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雪峰 韩国栋 等 《土壤通报》 2007年38卷1期 145-148页
【摘要】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原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是细菌>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为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有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 李雪梦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0年47卷9期 2947-29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背景]土壤微生物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植物生长、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及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两种不同草原中5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多样性.[方法]...
【关键词】 荒漠草原;Biolog-ECO;群落功能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