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3
- 26
- 6
- 5
- 4
- 2
- 59
- 10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雷敏 蔡春泉 《天津医药》 2024年52卷1期 33-37页 MEDLINEISTICCA
【摘要】 类器官是高度保留其来源组织器官特性的体外3D组织培养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类器官可以作为研究疾病的体外模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分子机制,为遗传性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文将围绕类器官技术在儿童遗传性疾病...
【中文期刊】 段鸿飞 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2021年43卷1期 96-9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评价抗结核药品疗效的方法,需要其指标能准确预测灭菌效果和杀菌效果.传统抗结核药品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采用早期杀菌活性和痰分枝杆菌培养阴转预测杀菌效果和灭菌效果,Ⅲ期临床试验用已治愈且无复发来评价疗效.新的研究显示,痰培养阴转速度、CT和正电...
【中文期刊】 张凯 陶立峰 等 《中国防痨杂志》 2020年42卷8期 807-81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简称“EC”)的免疫特性和临床前安全性...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 分枝杆菌,结核; 动物实验;
【中文期刊】 张叶 李媛媛 等 《中国防痨杂志》 2019年41卷11期 1160-116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氧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步探讨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1、2、4、8倍于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H...
【关键词】 分枝杆菌,结核; 抗药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中文期刊】 宋征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8年32卷3期 161-167页 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肿瘤免疫调控机制逐渐清晰,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揭开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前评价过程中,传统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存在较多的限制和缺陷,无法模拟人体内肿瘤微环境,也无法针对免疫治疗药...
【中文期刊】 彭双清 王以美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年29卷3期 348-352页 ISTICPKUCA
【摘要】 安全性是决定创新药物研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药物毒性测试与安全性预测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毒性通路扰动的毒性测试策略已成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传统毒性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毒性通路的内涵及其毒理学意义,重点阐述了基于...
【中文期刊】 周莉 王永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5年2期 265-27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ⅫG 中药注射液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过敏反应检查法”(以下简称为“药典法”)和?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版中载明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指导原则法”...
【中文期刊】 王淑颜 汪溪洁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年6期 837-84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实时细胞分析系统( RTCA)心脏毒性研究方法,并应用于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筛选。方法采用RTCA Cardio系统和新生1~2 d SD大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并用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和利多卡因...
【中文期刊】 韩雪 董旭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43卷3期 319-32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内源荧光检测筛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抑制剂的方法.方法:以1,4-二马来酰亚胺基丁烷(BMB)交联G355 C/D393C双突变NAMPT,封堵其催化活性中心,以野生型及交联型NAMPT蛋白的自发荧光变化(280 n...
【中文期刊】 楼宜嘉 李璐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1卷4期 353-358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具有体外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药样小分子,在再生医学领域可望有以下潜在用途:利用其固有的促组织再生作用,到达靶组织后促进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通过体外诱导,获得足够量的均一前体细胞用于细胞移植治疗用;细胞移植的同时给药,促进被移植的前体细胞在体...
【中文期刊】 彭磊 张茜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6卷1期 36-3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橙皮苷衍生物1~9的抗炎活性.方法 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橙皮苷衍生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前列腺素E2 (PGE2) 和白三烯B4(LTB4)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二甲苯诱导...
【关键词】 橙皮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药物评价,临床前; 抗炎药(中药)/药理学;
【中文期刊】 李江 瞿林海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0年24卷2期 146-14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为应用麻醉豚鼠评价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提供方法学验证.方法 豚鼠分为5组:阳性对照索他洛尔(2,4和8 mg·kg-1)、奎尼丁(3,10和30 mg·kg-1)和西沙必利(0.3,1和3 mg·kg-1)组;阴性对照维拉帕米(0....
【中文期刊】 庄道民 刘思扬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9年23卷5期 411-416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已建立的细胞模型初筛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的可靠性.方法 齐多夫定为阳性对照,使用HIV-1急性感染系统(MT-4/HIV-1ⅢB)、HIV-1耐药性毒株系统(MT-4/3TC耐药株)、HIV-1慢性感染系统(H9/H...
【中文期刊】 王海学 王庆利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年27卷7期 549-55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新药非临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决策新药能否进入临床试验.抗肿瘤新药非临床评价中的利弊权衡需考虑到肿瘤疾病及其药物应用特点.多数抗肿瘤药物常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临床受试对象多为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或根本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病人.若新药具有有效性的优势或...
【中文期刊】 袁秀荣 谢燕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年27卷3期 180-18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进行肠安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效学研究.方法 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匹维溴铵组,肠安颗粒高剂量组(生药28.4 g·kg-1)、中剂量组(生药14.2 g·kg-1)、低剂量组(生药7.1 g·kg-1...
【中文期刊】 光红梅 王庆利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年27卷11期 866-86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主要基于复方调血脂药物的研发立题,根据组方的特色,考虑目标适应证的特点,受试人群的不同特征等,探讨支持复方调血脂药物非临床研究与评价过程的关注问题和考虑要素.
【中文期刊】 江俊珊 曾星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年26卷5期 393-39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开展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管理进行经验总结,认为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具有特殊性.在试验设计方案方面应尽可能让受试者获益并减少风险;知情同意应规范充分,并要求受试者明确义务.筛选受试者时,应综合考虑受试者...
【中文期刊】 孙锴 潘家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783-78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相当数量的候选新药在研发后期才被迫下马,这增加了药物研发的开支,使得制药业投资受损.如何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成为制药业的一大挑战.近年来涌现出了ADMETox的自动化分析、基于微流体技术和智能化数据获取技术的智能化药物筛选、先进的信号检测系...
【中文期刊】 张呈菊 钱蓓丽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年26卷6期 468-47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也称组织微阵列,是将数十个甚至上千个微小组织标本整齐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制成的高通量微阵列,是基因芯片的延伸和发展,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标本的同一个指标的研究,具有体积小、耗材少、快速、含生物...
【中文期刊】 刘建平 朱家壁 等 《中国针灸》 2006年26卷7期 507-509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的皮肤电阻变化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穴位药物传输效率的新指标.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分别选择"肺俞""膈俞"和"膻中"穴为给药部位,非穴位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给药部位,测定氨茶碱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