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3
- 14
- 11
- 1
- 1
- 107
- 37
- 14
- 8
- 4
- 45
- 39
- 26
- 21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谭赛 雷小明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7卷2期 196-2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 vascular depression, 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①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世敬 王永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年18卷10期 313-3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血管性抑郁症发病特点和中医临床,对培元开郁法治疗血管性抑郁证用药规律进行文献整理和理论探讨.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等数据库,检索血管性抑郁症相关文献,对病机、治法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其主要病机为元气亏虚、气血郁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菊华 王彦云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28卷6期 760-76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淑青 苏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10期 1902-19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论述了血管性抑郁症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并提出血管性抑郁症属中医郁病的范畴,瘀血内积是郁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而血管性抑郁症与脑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有瘀血阻滞脑脉、经络,故瘀血积滞在血管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尤显重要,因而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伟 赵庆莲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年26卷3期 176-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对42例血管性抑郁症与48例非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症状特点和疗效(8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血管性抑郁症组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南 黄世敬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5卷4期 99-102,1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VD)的临床效果,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完成观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60例VD患者,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按3∶2比例入组,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宏涛 杨秀平 等 《河北医药》 2016年38卷7期 1076-1077,1078页ISTICCA
【摘要】 血管性抑郁症是近年提出的热点概念,因其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等方面均有特殊性,故一直是众多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临床上的认识还较为模糊,本文对血管性抑郁的定义、分类、诊断、治疗和转归等方面做一总结,以帮助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彦 《智慧健康》 2018年4卷15期 62-6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延续性心理护理在血管性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血管性抑郁症患者72例,以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会锋 李雅忠 等 《广东医学》 2010年31卷10期 1344-13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析评估血管性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氟西汀、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单纯氟西汀对患者分组治疗.结...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芳 武建斌 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18卷12期 1413-141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舒肝解郁胶囊与氟西汀胶囊对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63例血管性抑郁症的患者分为舒肝解郁胶囊组33例,氟西汀胶囊组30例,疗程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用不良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世敬 吴巍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16卷3期 85-86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血管性抑郁症是近10年来提出的新概念,为一组与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老年期抑郁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均不断增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首要原因,而抑郁症发病率的快速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慧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29卷21期 34-35,81页
【摘要】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合并西酞普兰对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6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服药8周后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芬 蒋晁明 等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24卷21期 25-26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86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服药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玮琳 吴京平 等 《广西医学》 2000年22卷1期 62-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病性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病机理,并与老年期痴呆进行相关探讨。方法:对38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Zung抑郁症自评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测试量表调查。结果:抑郁症发生率为42.1%,并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抑郁与痴呆共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福安 游光云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年86期 98-99页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血管性抑郁症和非血管性抑郁症临床特征、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25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5例非血管性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程和症状特点,HAMD总分、因子评分以及MMSE总分、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红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2期 184-185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培元开郁法联合黛力新治疗血管性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血管性抑郁症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观察治疗前后汗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干预前后组内比较P<0.05,干预后组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怀文 谭塔林 《农垦医学》 2013年35卷1期 29-31页
【摘要】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以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加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以帕罗西汀加常规治疗,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海龙 俞万香 等 《吉林医学》 2010年31卷33期 5948-5950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与盐酸多塞平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西汀治疗组(35例)和盐酸多塞平治疗组(35例),疗程均为4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峰 王小全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25卷20期 143-14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3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组(39例)和帕罗西汀治疗组(24例),疗程均为8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