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29
- 174
- 54
- 1
- 1979
- 586
- 388
- 257
- 223
- 747
- 372
- 271
- 191
- 14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恒泽 李守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21卷2期 79-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毫针刺法的操作程序一般而言,包括了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4个方面.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远非那么简单,在针刺过程中,围绕"气"而出现了得气、候气、催气、辨气、行气、导气、调气、守气等不同概念.如何把握其精髓而恰当地运用于临床是针灸学中的一个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娜 颜国富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0卷8期 942-94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行针时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SEAS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 21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 等均一致.A组得气后行针30 s,B组得气即停止行针,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建国 周红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20卷30期 3842-3844页ISTICCA
【摘要】 是动病的本意是"这条经脉的经气发生了变动所产生的病症",其本质是卫虚营实."所出为井,……所入为合","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的经气运行规律,决定了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及头面躯干的某些腧穴成为调和营卫、疏通经脉、纠正是动状态的首选施术部位.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立明 李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24卷3期 43-44页ISTIC
【摘要】 关于行针基本手法的分类方法,古今学者的说法存在着差别,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参考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结合个人体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行针基本手法分类的标准化提出了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青 石志敏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7期 88-88,89页
【摘要】 体质差异影响针刺效果,针刺得气“因人而异”。体质不同的人经络阴阳气血盛衰各异,对针灸的反应性有很大差别,所以辩证施针需要结合体质。从古到今,医家都把体质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灵枢·行针》的体质分类法,对于指导针灸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青 石志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14期 48-49页
【摘要】 从古到今,中外医家都把体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研究。不同体质的人针刺感觉,效果是不同的,更需要结合体制辨证施针。在《灵枢·行针》中把人分为5种人,对于指导针灸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海 常宇 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15卷1期 42-43页
【摘要】 目的 对32例运动员髌骨软化症给予手法针灸治疗,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愈20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这种方法相比较糖皮质激素激素疗法和中药疗法,对运动员而言具有安全、简单、副作用较小的优点,值得在运动队中推广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冒金锋 张建斌 等 《针刺研究》 2018年43卷6期 394-396,封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梳理了历版《针灸学》教材中毫针行针法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演变原因和演变对临床的影响,提出了发展趋势.通过查阅多版《针灸学》教材和毫针行针法相关文献,结合多位近现代针灸名家的针刺手法特色,发现其演变主要体现在行针法的定义和种类等方面,演变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凤坡 赵春芳 等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6年10卷9期 88-89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对照组单纯溶栓抗凝通脉。结果:观察...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帅辉 李申林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2期 418-422页ISTICCA
【摘要】 总结李飞教授针灸治疗"长新冠"(新冠感染恢复后遗留的并发症、后遗症)后失眠经验.李飞教授认为,"长新冠"后失眠患者,其病机关键在脾,病位涉及脾、心、肾、肝,病性多以虚为主.针灸以健脾祛湿、通调阴阳为治疗原则,强调行针手法的应用,如:捻转补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洁怡 李颖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5期 456-460页ISTIC
【摘要】 介绍陈全新教授运用其祖传的"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特色经验.对该病的认识,陈教授主张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辨体辨期,即从疾病、证候、体质及围绝经期气血阴阳消长、脏腑功能特点等方面认识和分析病情.陈教授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的学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巧悦 王贺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10期 1176-1179页ISTIC
【摘要】 捣刺法是王富春教授临床常用手法之一.是一种以腕关节的快速颤动,带动针体在一定深度内进行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手法.以此来发挥催气、行气作用,以达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王富春临床常应用捣刺法治疗急证、热证、实证等疾病,临床效果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昭昭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20卷8期 113-117页
【摘要】 产后身痛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四维平衡针灸配合特色走罐治疗产后身痛,着眼于中医"整体观念""形神一体观"等思想,运用通络祛瘀、平衡阴阳、以通为补等治法,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详细阐述产后身痛的发病机理以及四维平衡针法及特色走罐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俊萍 崔英桂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42卷11期 1198-1202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振针注力针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滞型肩周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振针组和传统针刺组各33例.振针组予振针注力针法治疗,传统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以6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芮 潘俊康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3卷8期 2969-29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现基本手法的直接来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必宏 叶绿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6卷12期 1392-1395,1411页ISTIC
【摘要】 [目的]对比我国历版《针灸学》中的针刺行针手法,研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对临床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历版《针灸学》教材及针刺行针手法相关的文献,对比研究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等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发展和变化.[结果]针刺行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慧杰 孙心怡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32卷10期 823-826页ISTIC
【摘要】 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且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针刺治疗干眼的针具种类,如常规毫针、鬃针、揿针、梅花针等,以及行针手法,如导气法、平补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宏伟 李琰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卷22期 100-101页
【摘要】 针刺手法属于《针灸学》一书中"刺灸方法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经络腧穴理论向针灸临床过渡的桥梁,在针灸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作者在进行针刺手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与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传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理 冯红 等 《护理研究》 2019年33卷22期 3922-3926页ISTICPKU
【摘要】 分析肠造口病人造口适应水平现状,阐述国内外肠造口病人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以促进我国对肠造口病人造口适应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惠芳 方政 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年27卷3期 270-2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患者舌尖后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分析107例FAD患者(年龄4~28岁,平均7.04±4.79岁)舌尖后音异常的语音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